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平度:“链主”领航,锻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09:45:00    

平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业务上协作、资源上共享

“链主”领航,锻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家电消费盛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家电消费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之下,把智能家电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平度,抢抓机遇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平度市南村镇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内,海信空调数字化工厂的机械臂正以每8秒一台的速度组装空调部件,而30多公里外的同和高新区,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同步接收着来自海信系统的订单数据。这种“链式反应”场景,正是平度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活力澎湃的生动写照。

位于平度的海信智能家电生产车间。

作为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基地和山东省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平度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业务上协作、资源上共享,推动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平度智能家电产业链年产值已超280亿元,成为青岛智能家电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打造产业生态圈

走进平度市南村镇,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青岛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岛临空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依次排布,智能家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此紧密聚集。

“我们选择落户平度,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青岛常蒸蒸发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达表示。该公司是由江苏常蒸集团2014年投资设立,常蒸集团总部位于江苏常州,是我国专业从事冰箱用蒸发器、冷凝器生产的知名企业,多年来为海信家电做配套,在与海信业务往来中,看好南村的产业聚集优势和发展前景,于是便落户于此。

与海信携手前行11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落户时只有员工50余人,厂房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现在拥有员工300多人,使用面积15000平方米,产值也翻了3倍,成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朱金达介绍。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青岛常蒸蒸发器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平度以海信空调、海信冰箱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吸引了永强电子、海康制冷等9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钣金加工、注塑成型、电子元器件等,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平度白色家电总产能已达1400多万台,总产值达282.46亿元,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华北总量的26%,成为国内知名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其中,冰箱产量全国第二,空调和冰柜产量全国第四,洗衣机产量全国第六。

集聚,既是平度智能家电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动力,也是招引上下游企业的有效砝码。正是看到了产业集聚的效能,平度在智能家电园区建设、项目招引等方面,本着“同类项目相对集中,大小项目相对分开,项目安排成片推进”的原则,加快同产业企业引进,科学布局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临空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实现上下游产品配套和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平度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车楠介绍,平度将聚焦智能家电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目标牵引,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依托产业园平台优势,协同联动、创新方式,广泛合作拓宽招商渠道,锚定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促进产业链集聚发展,继续夯实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智能家电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链上发力,产业才能步步生花。平度通过“链主”企业引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作,共同攻关核心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中实现共赢。

“我们与平度本地多家配套企业联合研发新型节能压缩机,使冰箱能效明显提升。”海信冰箱研发人员介绍。这种“链主企业出题、配套企业答题”的协同创新模式,已成为平度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这种“链主+配套”的产业生态,不仅提升了协同研发效能、降低了企业的物流和协作成本,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以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为例,其周边聚集了10余家核心供应商,部分零配件可实现“即时供应”,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此外,平度还搭建了“智能家电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间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例如,某家电控制器企业与海信合作开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不仅应用于海信产品,还推广至其他品牌,实现技术外溢和产业共赢。

“过去我们只做单一零部件,现在通过与‘链主’企业协作,逐步向模块化、智能化产品升级。”一位本地配套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业务协作模式,让中小企业得以借势成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位于平度经济开发区的亿和顺家电产业园由青岛亿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腾顺源工贸有限公司出资建立,主要从事泡沫、塑料制品生产,模具设计制造,家电类、养殖设备类塑料配件产品生产。目前,园区聚集了10余家相关企业,企业依托园区抱团发展,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1+1>2”的同时,更推动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有序开发。

“多种类型企业的集聚,刺激了相关企业发展和产品迭代升级。”青岛腾顺源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仁超表示,“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链接配合,促进了企业联合、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1+1>2’的规模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园区内企业获得各项专利50余项,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背后,是对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平度坚持让创新更好赋能产业,产业更好激发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智能家电产业更多向“新”求“质”的发展动能。

提升产业韧性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我国家电产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产业链的集群效应满足了企业从设计开发到生产采购等环节的一站式需求。

在平度,依靠智能家电产业集聚效应,不仅提高了本地配套率,也锻造了产业链韧性。目前,智能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已达40%,未来有望继续提升。此外,平度在资源整合、物流共享、人才共享、金融支持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

在资源整合方面,平度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通过共享物流、人才、金融等要素,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物流共享方面,平度智能家电产业园内设有共享仓储中心,多家企业共用智能化物流系统,配送效率提升30%,仓储成本降低15%。

人才共享方面,平度与青岛科技大学、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合作,定向培养智能家电产业技术工人,并建立“工程师共享池”,企业可灵活调用专业技术人才,缓解用工难题。

金融支持方面,平度设立智能家电产业专项基金,发布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服务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帮助配套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这些支持举措让我们的运营更加高效,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信心也更强了。”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冰表示。

平度市智能家电产业链专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并加强与海尔、澳柯玛等青岛本土家电巨头的协同发展,助力巩固青岛在全国智能家电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注重价值链的提升”。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度智能家电产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跃迁,为青岛打造“全球智能家电之都”提供强劲支撑。

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平度通过空间集聚、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成功锻造出极具竞争力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未来,随着产业链持续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平度有望成为全国智能家电产业新高地,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通讯员 孙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