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联动·“椒”傲天下丨遵义:“辣”香十年 “椒”傲天下
黔北八月,骄阳似火,辣椒田里正铺展着丰收的画卷。烈日下,村民们娴熟地采摘着色泽饱满的辣椒,或是扛起一袋袋装好的辣椒称重、数钱,黝黑发亮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辣椒地旁的公路上,三轮车、小货车络绎不绝,满载着村民们的希望,驶出大山……

十年来,遵义辣椒产业历经蜕变,在品种研发、产销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变革,成为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一份情怀和责任、一项产业与事业。
品种:从“土种”到“良种”
这几天,绥阳县洋川街道诗乡门社区青山辣椒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椒。职业椒农周颜望着320亩长势正旺的“遵椒222”结满了红绿相间的果实,满是欣喜。
“‘遵椒222’亩产能达3000斤左右,比过去种植绥阳子弹头翻了一倍多!而且果型匀称、辣香浓郁,客商都抢着上门收。”周颜的话道出了良种带来的实惠。

时间倒回十年前,遵义辣椒种植多以农民的自留种和本地常规种为主,虽风味独特,但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绥阳子弹头便是当时的代表性品种,亩产鲜椒约1400斤,且在抗逆性、果实一致性等方面存在短板。
转机始于2016年,贵州省辣椒产业裂变项目启动,开启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辣椒产业带建设,遵义市的播州区、新蒲新区、绥阳县、正安县等8个县(区)被纳入重点发展区域。就在同一年,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两系杂交新品种“遵辣9号”获得审定,凭借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势,在省级区试中拔得头筹,成功实现了遵义朝天椒杂交化。
2017年,“遵义朝天椒”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品味温醇、香辣协调”的品质特征为遵义辣椒品种改良指明了方向。同年,遵义市成为“遵义朝天椒”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8年,遵义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确立了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目标。
2019年,遵义市开始启动辣椒换种工程,推广“遵辣9号、黔辣10号、卓椒8号”等品种12万亩,为产业升级添加了“加速器”。截至目前,全市年均换种面积20万亩,累计推广200万余亩。

“培育一个优良品种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在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种质资源库,如今保存着国内外种质资源5000余份。为培育出既保留“遵义朝天椒”独特风味,又能帮助老百姓实现高产抗逆的新品种,科研人员们要在实验室与试验田间往返无数次,从成千上万份材料中筛选、杂交,再到一代代选育、观察、鉴定,每年还要到海南开展“南繁”工作。
企业也成为研发生力军。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辣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自主研发的“卓椒”系列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推广至云南、四川等10多个省份,助力遵义辣椒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十年间,遵义辣椒平均亩产从2000斤跃升至2500斤,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实现了从常规种为主到自主培育、杂交种当家的跨越。已选育出遵辣系列、遵椒系列、黔椒系列、黔辣系列等50余个地方特色朝天椒品种,“遵义朝天椒”更是跻身“全国十大名椒”之首。
产销:从“田间”到“世界餐桌”
凌晨五点,新蒲新区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已是人声鼎沸。满载辣椒的货车川流不息、商贩讨价还价的交流声此起彼伏。这个占地600余亩的市场,十年前还是一个简易的农贸市场,如今却集交易零批、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于一体,是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的核心区。这里年交易量约40万吨,交易额80亿元,辐射全国20多个省份和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

“全国首个辣椒价格指数就诞生在这里,‘遵义价’成为行业风向标。”市场负责人介绍,仅2025年上半年交易量就有20万吨,销售额超40亿元。
市场崛起也带动了产业的集聚。作为“辣博会”东道主的新蒲新区,依托中国辣椒城、辣椒加工园、辣椒物流园、辣椒智慧产业园“一城三园”,吸引了大批辣椒相关企业入驻。永乐镇山堡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和“三品一标”基地,虾子镇荣膺“世界辣椒特色小镇”,“市场+加工+物流+电商”产业集群效应愈发凸显。
加工企业成长同样亮眼。全市打造了中国遵义(虾子)辣椒食品加工园、播州辣椒调味品加工园两个10亿级园区。大中型辣椒加工企业从2016年的30余家增至2025年的130余家,年加工辣椒产能超40万吨,产品从传统油辣椒、辣椒面拓展至休闲食品、复合调味品、特色酱料等多元领域,远销俄罗斯、英国、墨西哥及东南亚等地。
产业主体实现质的飞跃。从传统农民到职业椒农,从家庭作坊到龙头企业,遵义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全市现有种植专业合作社210余个,职业椒农5万户,打造辣椒专业镇村50余个。

此外,遵义还积极拓展多元销售渠道。一方面,3000余名辣椒经纪人遍布全国,将遵义辣椒销往大江南北;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电商。
更值得期待的是,遵义正积极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贸易结算中心。该中心计划分三期建设,对接银行、仓储物流,打造数据中心,实现挂牌交易、竞价交易、预售及点价交易等功能,打通资金通道,丰富交易模式,并适时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此举将打破地域壁垒,创新交易模式,提升辣椒销售溢价能力,助力遵义成为全球辣椒价格形成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
十年间,从“好产品”到“好市场”,遵义辣椒产业形成了生产有标准、销售有市场、质量有保障、品牌有价值的全产业链格局。2024年,全市辣椒加工产值达41.5亿元,占全省份额25.9%。
布局:从“区域展会”到“全域协同”
十年,是一道历史印记的长度,记录着遵义儿女风雨兼程,开拓奋进的速度。
2016年8月,首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在新蒲新区启幕,500余个国内外辣椒品种在田间列阵,200余家企业带着产品赴约。如今,这场“以辣为媒的聚会”,不仅是遵义辣椒产业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更成为全球辣椒产业的风向标。

十年间,辣博会的辐射力以几何级速度增长,织就了一条全球性传播矩阵的“红纽带”,宣传网络不仅覆盖全国,更延伸至40余个国家。线上,300万人次蹲守直播关注动态,5000万网友变身“辣粉”,25亿次曝光让“遵义辣椒”成为热搜常客;线下,20万嘉宾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行业专家、产业巨头在此碰撞思想、寻求合作。
立足资源禀赋,遵义将辣椒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做强遵辣品牌,打造“一心两翼”辣椒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推进辣椒科研、种植、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通过区域化布局,遵义辣椒种植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全市辣椒采收面积115.5万亩,鲜椒产量82.84万吨。2024年全市辣椒采收面积126.4万亩,鲜椒产量154.9万吨。辣椒产业覆盖全市227个乡镇,1567个种植村。通过辣椒产业,贫困户户均增收4300元,推动了全市农村产业革命,加快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步伐。
产业布局的优化还体现在三产融合发展上。遵义以辣椒产业为依托,深度挖掘辣椒文化内涵,将辣椒产业与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有机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辣博会期间,遵义设置了大规模的展示展销活动,全方位展示辣椒制品、预制菜品、食品和辣椒加工及烘干设备、农特产品等相关产品,以及各种地方名优小吃等。并同步开展辣椒美食文化推广、辣椒传统制作工艺展示、电商购物节等活动。此外,还投放了政府消费券,助力辣博会展示展销和现场消费,推出多条旅游路线促进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科研与服务布局方面,遵义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辣椒产业科研和服务体系,汇聚各方科研力量。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大基因、墨西哥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家机构,以“遵辣1号”为样本完成辣椒全基因组测序,育种迈入分子时代。

同时,成立遵义市辣椒工作专班,建立全国辣椒气象服务中心,为辣椒种植提供精准的花期气象预警、病虫害预报等服务,帮助椒农降低生产风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份产业造就了一方人的幸福。大娄山下、乌江之畔、仡乡苗寨、湄江两岸,那挂满的一串串红辣椒映红了黔山秀水,也映红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由衷地相信,下一个十年,这抹鲜亮的“遵义红”,定会更加耀眼、香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