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漳县:小药材种出富民“金钥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33:00    

走进甘肃漳县的田间地头能看到党参等药苗采挖栽植工作正以十足的干劲火热开展。

为提升农民的中药材种植技能,漳县科协与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在漳县三岔镇黄土坡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季“科普助春耕”党参苗采挖栽植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技术员亲身示范,种植户积极动手实践。伴随着人工铁叉翻土的动作,一根根党参苗破土而出,村民们迅速跟上,手持耙子小心翼翼地将新出土的党参苗翻出,紧接着投入到紧张的捡拾、分拣与捆扎工作中。专家们穿梭在人群之间,不仅及时纠正农户的操作错误,还耐心解答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

近年来,漳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模式,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切片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熟练地将精选的党参、黄芪送入切片机器中,随着机器的快速运转,党参、黄芪切片从出料口缓缓而出,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我公司主要种植收购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并通过晾晒、切片等初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使加工产品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每公斤多增收十元左右。”漳县金钟道地中药材商会会长、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春明说。

漳县高寒阴湿的独特气候,孕育了440多种中药材,历经多年深耕细作,漳县中药材产业带已颇具规模。“目前,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2万吨左右,13个乡镇所有涉及中药材的合作社已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络机制,园区中药材产业主产业链基本成型,配套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也已搭建完成。预计2025年,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5万亩左右,产量达5.2万吨(干重),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75亿元。”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说。

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销量,打开市场,漳县各公司、合作社利用电商迅猛发展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特色产业从线下传统市场到线上网络市场销售模式的转变。一个个来自新疆、广东等地的订单为药农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动力,一罐罐发往全国各地的中药饮片承载着药农的致富梦。

下一步,漳县将全力聚焦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积极融入全市“一区三地”发展战略,搭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平台,实现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切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区的合作交流,携手推动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通讯员 李全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