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阳山西洋菜再获国家级认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8:13:00    

村民种植西洋菜实现增收致富。 段灿 摄

目前,阳山西洋菜种植面积约1.8万亩,年产值达13.5亿元。黄文涛 段灿 摄

芒种时节,阳山连片的山间谷地里,西洋菜肆意生长,仿若一张厚重的绿色地毯盖在大地上。每隔十几分钟,自动喷灌系统就会喷洒出一片水雾,让西洋菜愈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继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土特产”名录后,近日,阳山西洋菜再获国家级认证——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这是对阳山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全县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系列成效的有力肯定。

●南方日报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孟齐飞

塑产业优势 发展“加速度”

走进位于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的1200亩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着将刚采摘的鲜菜快速分拣装箱,然后送上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冷链车。

松林村生态环境良好,种植西洋菜的自然条件优越,而配套建设的田头冷库与分拣中心,让当地西洋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当日采、当日达”,奠定了市场竞争优势。

“这里的土壤富硒、水质清甜,种出的西洋菜自带清甜口感,广东江门的老客户已签订三年订单。”基地负责人唐剑锋介绍,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该基地种植面积从250亩扩张至1200亩,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松林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黄火炎介绍,村民将土地入股流转,可按年度拿租金,同时可以就近到经营主体就业挣工资。此外,参与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奖金。而村集体则依靠“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获得股金。“可谓是‘一地收四金’。”黄火炎说。据了解,旱地西洋菜产业每年可为松林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

近年来,阳山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努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将西洋菜纳入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作为全县农业重点项目大力推进,以“土特产”撬动产业发展,推动全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阳山西洋菜种植面积约1.8万亩,年产值达13.5亿元。

多维度赋能 品牌价值跃升

目前,阳山西洋菜从种植标准到品牌价值正实现全面跃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为推动西洋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阳山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通过党政统筹、生态筑基、市场驱动三大抓手,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标杆。

阳山成立工作专班,编制出台《阳山西洋菜发展规划》,并编写《阳山旱地西洋菜生产技术指引》,为阳山西洋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动阳山西洋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型。

在品质和安全方面,阳山强化常态化巡查和企业自查自检,从源头上解决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发动种植经营主体申报供港澳备案基地资质,目前已建设西洋菜出口基地2个。

拓展市场方面,阳山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多次赴外地进行招商对接和市场调研。还与各地阳山商会、外地农业企业以及大型农批市场深入洽谈,探讨西洋菜产业的投资考察和销售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提升阳山西洋菜的品牌影响力,阳山县制定了公用品牌使用制度,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平台白名单制度,并积极探索原产地认证和区域公共品牌有偿使用制度,不断提升阳山西洋菜的品牌价值。同时打造“菜小西”AI推广大使形象,积极宣传推介阳山西洋菜,展示阳山西洋菜的优质品质和独特魅力。

为进一步提高阳山西洋菜的产品附加值,阳山还着力培育预制菜研发销售企业,将阳山旱地西洋菜干等17款初深加工农产品纳入清远市政府“清远好风土”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阳山西洋菜正以“看得见的品质、摸得着的收益”,助力当地走出一条“产业+就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