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长春丨追“光”逐“电”再提速 长春谱写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作为新中国光电信息产业的摇篮,我市正全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光电信息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创新升级,全力以赴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孕育。

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正对新一代卫星进行测试。刚加入团队不久的90后清华大学博士赵云发现了星敏系统的一个创新点,可以大幅度减轻星敏的体积,更好地提供卫星的姿态数据。赵云告诉记者,让他毅然回到吉林大展拳脚的原因,不仅仅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前沿光学研究室光学工程师 赵云:除了政府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外,我觉得对我来说受益最大的还有针对各类人才的待遇。涉及到生活、工作、科研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也是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我市为光电信息产业等领域人才提供的住房保障、医疗教育配套、科研支持等全方位激励措施,让他们能专心攻克科研领域的一个个难题。

目前,长光卫星拥有117颗“吉林一号”卫星,组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企业也凭借着专业人才、领先技术与协同联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在卫星研发与生产领域稳步向前发展。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贾宏光:通过下游企业和我们一起联动,把长智光谷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利用起来,形成我们航天信息产业园的发展基地,使得我们现在整体的应用更上一层楼。

长春长光精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孵化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企业的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镜坯产品为长光卫星提供配套支持,正在积极探索高精度导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长春长光辰谱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端半导体装备制造领域的产品,正有效解决我国核心单元技术的国产自主化问题,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80%。

长春长光精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立勋:从技术链条上的话,我们有相应加工的企业给我们作为保障。在我们吉林省的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吉林省内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上下游产业集群。

长春长光辰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飞:科技成果的转化,它很难单打独斗。在这一层面我们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我们要联合市场端、产业端,真正地去做到产学研的并举。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市级中试基地达到28个,校企共建科技产业园区增至16个,种子、风投、创投等科创基金规模超过24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增长71%,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0%,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加400 户、560 户。

《长春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落地,助力相关领域企业发展不断提速。

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孙慧丽:现在永利也在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产品包含10.6微米波段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以及其他波段的,比如半导体激光器等等,相信未来永利在激光产业上下游,协同拓展方面上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长春通视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尹传历:我们将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光电吊舱+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提高光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在警用航空、灾害应急救援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智能光电的魅力。

为实现全市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企业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00户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以上等目标,我市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把光电信息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光电信息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今年6月,2025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Light国际会议将召开,我市也会利用好光博会这一平台,以会招商、以会兴业、以会引才、以会塑牌,将展会成效落实到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振兴突破上,推动我市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