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在雄安,拿“蓝天执照”

7月10日,雄安新区低空经济融合实验区训练场,无人机教练正在指导学员进行实操训练。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摄
“速度压下来!看准锥筒!”
7月10日下午,雄安新区低空经济融合实验区的训练场上,河北雄安智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教练张喆的教学声,伴着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声传来。雄县学员李尚璇手中紧握遥控器,正操控一架自重16斤的多旋翼无人机,在红白相间的锥筒间进行模拟考试。
随着雄安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这里圆了无人机飞手梦。
“他正为考取CAAC(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做准备。”张喆一边指着空中的无人机,一边介绍学员的情况。CAAC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分视距内、超视距和教员三个等级,获得后就意味着取得了无人机合法飞行资格。之后,学员可以根据取得的不同等级的执照,分别在航空测绘、巡检监测、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从业。
理论考试是飞向蓝天要过的第一道关。张喆向记者介绍:“超视距等级考试范围涵盖民航法规、无人机原理、气象知识等,包含100道选择题,80分通过,平时我们要求学员达到95分。”
“实操是重头戏,分好几个阶段,马虎不得。”张喆说,从水平360度自旋和8字飞行,到地面站航线规划,再到盲飞科目,都有严格标准。以水平8字飞行为例,飞机航向与航线切线夹角不能超过30度,与锥筒垂直距离要在1.5到5米之间,且必须在3分钟内完成。
场边的遮阳棚下,李尚璇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这个月就要考试了,地面站航线规划和盲飞还得加把劲儿。”从小喜爱飞机的他,现在每天从上午八点半练到下午五点半。他要考取的超视距执照培训一般25天左右才能学完全部课程。说话间,李尚璇已完成当天的训练。
低空经济越热,产业机会越多。“我们在白洋淀附近还开展了青少年研学体验课,让北京来的孩子在淀边飞真机、拍美景,目前已开办两期课程,次次学员爆满。”河北雄安智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负责人李广宇介绍,他们未来还将在训练场进行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和穿越机训练,培养更多专业无人机飞手。
目前,雄安新区已在应急通信保障、文旅航线开发、低空教育培训等领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