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次穿越近七百年的对话(环球走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6:24:00    

卡里姆·穆斯塔

卡里姆·穆斯塔(右二)同中国游客在故宫角楼前合影。作者供图

我是一名摩洛哥自行车运动员,出生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故乡丹吉尔。早在14世纪,伊本·白图泰就沿着古丝绸之路到访华夏大地,成为沟通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友好使者。他在游记中描述了民安物阜的中国,让我从小就对中国和丝绸之路心驰神往。

70岁这年,我下定决心,沿着伊本·白图泰的足迹重走丝绸之路。2024年,我终于完成个人壮举——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骑自行车出发,历时7个月,行程约1.5万公里,跨越非、欧、亚三大洲,途经西班牙、法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抵达中国北京。

在中国境内骑行时正值盛夏,我曾遭遇酷热、沙尘、逆风、爆胎……每次遇到困难,总有好心人对我伸出援手。在戈壁沙漠,我向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就地搭帐篷休息,他二话不说,慷慨地给我找了一个宽敞的房间,足够我把自行车也放进去,并端来热水和泡面,让我饱餐一顿,安心休息。在内蒙古,酒店服务员看到疲惫不堪的我,贴心地送来水果和食物,“这些能帮你恢复体力”。在张家口,一位餐馆负责人得知我骑行的初衷,减免了我的餐费,还送我一瓶水以表鼓励和支持。一路上,中国民众的热情友好、质朴善良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友谊,给我温暖和力量。

我一直认为,想要了解中国,就一定要亲自去中国看一看。今日中国相较20多年前我来华时所见,变化巨大。在内蒙古,我见到万亩梭梭林等防风治沙项目,以及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电站等“绿色电厂”,中国的绿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从手机支付的普及到电动车的广泛使用,从乡村农民的勤劳到城市居民的活力,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不断进步的中国。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令我印象深刻。在新疆,我受邀参加喀什古城开城仪式、做客古城人家,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在山西,我登上大同古城墙,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近距离观摩壁画和彩绘泥塑的修复工作。在北京,我游览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见证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我此行在中国的最后一站是泉州。14世纪伊本·白图泰笔下,泉州“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停有大船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我特意走访泉州,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并与那里的伊本·白图泰塑像合影,为这趟中国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很荣幸有人称我为“当代的伊本·白图泰”。我非常享受身体力行探索中国、了解中国的经历。摩洛哥与中国远隔万里又近若比邻,这就是一位七旬老人一步一步抵达中国、游走中国最大的感受。

一段跨越上万公里的旅程,一次穿越近700年的对话,让我更加坚信,从古至今,连接世界、沟通各国要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走进一个国家,和那里的人聊上几句,会带来书本中写不出的感受。最近,我沿着丝路骑行的图片展在法国举行。今年我还将在中国泉州举办这次骑行的分享展。希望我记录的见闻,可以激励更多人踏上探索的旅途,追溯历史、记录当下,不断续写丝绸之路上的新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7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