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扎根乡土,于磨砺中绽放青春光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9:36: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栾雨嘉

7月14日,暑气里带着草原的清冽。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巴滩管委会秀恰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拉换加向草原深处走去。

养殖大户才让加正在草原放牧,牦牛被他养得个个膘肥体壮,油亮的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几头刚落地的小牛犊正围着母牛撒欢。拉换加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你看这牛养得多精神!”他转头对才让加说:“咱牧民靠双手把牛养好,日子就能过得红火!过阵子村里要推行‘7+5’饲养模式,7个月在天然草场轮牧,5个月舍饲养殖。不仅能保护草场,错峰出栏还能避开市场波动,牧民的腰包还能再鼓些!”

寥寥数语里,藏着这位33岁村党支部副书记对产业的上心,对乡亲的惦念。

拉换加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2024年,选择回到家乡。“巴滩哺育了我,我渴望以实际行动回馈这片土地。”

秀恰村是典型的畜牧业村落,村民世代以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常年局限于传统养殖,日子过得拮据,手头总难宽裕。回到家乡的拉换加,把心思全扑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他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为村子蹚出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

“走吧,带你去村里的活畜交易市场看看!”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亮眼成果,拉换加语气里满是自豪,热情地发出邀约。

走进活畜交易市场,耳畔立刻被此起彼伏的牦牛低哞、羊群咩叫,人们讨价还价的吆喝声填满。村民正拉着自家的牦牛、藏系羊在这交易。

一位村民打开微信看到牛羊的进账收入,咧嘴笑道:“以前卖牛羊,得赶老远的路,不是折腾到泽库县城,就是往河南县跑。现在家门口就有市场,挣钱太方便了!”

拉换加告诉记者:“市场里的行情明明白白,一只羊价格大概700元到2000元,一头牛在2800元到12000元不等。这市场是泽库县投资建的,算村里的集体经济,承包给第三方运营后,每年光租金就能给村集体添2万元。最实在的是,村民不用再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把牲口变成现钱!”

为了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多元、更稳固,拉换加还想着把村里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盘活用好。就这样,村里的集体土地入了股,村民也以每人500元现金入股,拉换加动员村民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披碱草。

披碱草是实打实的优质饲草,茎叶柔软多汁,营养成分丰富,牛羊吃了既能快速增膘长壮,肉质也会更加紧实鲜美,产奶量也能跟着往上提,对提升养殖效益帮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人工种植的披碱草能成为天然草场的“好帮手”。到了冬春季节,天然牧草短缺,这时披碱草就能及时补位,保障饲草供应。不仅如此,披碱草根系发达,既能固住土壤防止流失,又能涵养水分,慢慢改善土壤质量,对修复草原生态大有裨益。

“这样一来,形成了‘种草养畜、以草护牧’的良性循环,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拉换加道出种草背后的深刻含义。

这份精打细算很快结出硕果。去年一年,合作社盈利约190万元,惠及全村147户、635人,光分红就发了63.5万元。看着乡亲们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拉换加知道,这条扎根乡土、连着生态与生计的致富路走对了。

除了在产业发展上铆足劲,拉换加更把乡亲们的民生冷暖揣在心头。推进人畜饮水提升工程那段时间,他一户户往牧户家里跑,把每家的饮水难题都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

“有牧户跟我念叨,冬天水压跟不上,好几户人家的牛羊根本没水喝,得赶去老远的地方找水源。”拉换加至今真切记得当时牧民无奈的神情。

记挂着这些事,拉换加立刻跑前跑后协调资源,敲定拉设水管的解决方案。一番忙碌下来,不仅让55户群众家的水龙头流出顺畅水,村里的小学、卫生院也通上了安全水,从此再也不用为缺水犯愁。

“青春的意义,不在于站在何处,而在于走向何方。”拉换加用脚步丈量着秀恰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片他深爱的巴滩草原上,青春梦想正伴随着牧民的笑脸,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编辑:李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