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来社区串个门|蹲来的新闻:村口理发店有人充值2万请老人免费理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春晖 通讯员 陆锋

潮新闻·钱江晚报社区新闻版“屋檐下”推出已有半个多月,杭州不少社区都在这里亮了相。

半个月来,我们记录了年轻人为双浦镇带来的活力,创意正点亮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我们关注到小区免费停车券引发的苦恼,折射出邻里关系的微妙与变化;大家最感兴趣的社区食堂故事,还在热热闹闹持续,锅碗瓢盆间飘出的不仅有饭菜香,更有居民们围坐一桌分享生活的烟火温情。

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构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汇聚成时代的真实回响,是城市烟火最生动的注脚。

而在社区每扇门的背后,还有更多温暖与困惑、欢笑与烦恼,等待被发现、被倾听、被书写。

我们想离这些故事,近一些、再近一些。

在信息奔涌、媒体变革的当下,为秉承开门办端开门办报理念,响应大兴调查研究、提倡“短实新”文风活动,潮新闻·钱江晚报即日起开启“我来社区串个门”基层蹲点新闻行动。

我们的记者编辑将带着真诚的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倾听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感知群众最细腻的情感,触摸时代最鲜活的脉搏;在面对面的蹲点交流中,挖掘沾着泥土芬芳、冒着生活热气的身边故事。

第一期“串门”,记者谢春晖走进杭州最早见到日出的钱塘区临江街道萧东村。在那里,他记录下理发店里正在发生的暖心事。

未来,我们还将走进更多社区,记录更多精彩。期待你的参与,期待与你的每一次相遇,期待在串个门谈个天中从新朋变成旧友。

如果你的社区有料有故事,想邀请记者来串门,欢迎到潮新闻圈子“钱报朋友圈”捎个口信,我们马上出发。

我去社区串门的那一天,杭州雨下很大。

听说我要去串门,杭州钱塘区临江街道的工作人员很是热情。

他们说,你来,刚好我们这里有个小故事,带你去了解了解。

工作人员发过来的定位不是街道办公室,而是临江街道萧东村。

这可能是杭州最东面的村庄之一。

从市区出发,开车要近1小时。

5月15日下午,在大雨中,我来到了萧东村,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去村里理发店。

孙美珍在给老人理发。谢春晖/摄

村里老人收到2张免费理发券

我到的时候,店主兼理发师的孙美珍正在帮一位老人剪发、修面。

“我们理发免费的。”大爷笑着给我透露。

“来理发的时候,把这个券给我,就可以免费。”孙美珍从收银的柜子里取出一张红色小纸片,上面写着“萧东村理发券,壹拾伍元整”等字样。

理发券。谢春晖/摄

她用梳子戳戳红色小纸片挺骄傲地对我说,原来理发要20元一次,是她给了优惠。

我从大家的口中得知,这些券是村里发给每位66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两张。

“2个多月前发的,我们村里李老板发的,一口气花了两万。”正在理发的吴大伯是第一次来用券,“家里还有一张券,打算再过两个月来用。”

孙美珍给老人洗头。谢春晖/摄

吴大伯在理发店理发很多年,他说,这里服务好,老年人去得挺多,“理个发,顺带着坐坐,聊聊天。”

从洗头到理发,再到修面,在孙爱珍这里,老人理一次发需要大半个小时。

“这个券好比给我店里做了广告。”孙美珍说,老一辈人节约惯了,有的人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才理一次发,“免费理发券对他们来说,真的不错的。”

老人们口中的“李老板”是谁

一次性在理发店充值并请老人们理发的“李老板”又是谁?

“‘李老板’是我们村的呀,年纪很轻的,现在在村里包地搞农业。”

“现在还有年轻人在搞农业的啊?这可是个要吃苦头的行当,那赚得都是汗水钱。”

“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小时侯我还抱过的。”

……

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里,“李老板”渐渐清晰了起来。

他叫李锋,他说我就是村里长大的孩子,现在赚到了钱,想用这种方式回馈大家。

李锋和老人在一起聊天。谢春晖/摄

李锋今年35岁,现在是萧东村的一位“新农人”,在村里承包了2000多亩地。和大多数往外走的年轻人不一样,六年多前,李锋回村在地里种小麦、水稻和各种蔬菜。

“这片地,是几十年前老一辈,一担土一担石围垦起来的。”李锋说,小时候感触不深,等他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时,感触就很深了。

最近,李锋忙着准备小麦收割和水稻种植,有蛮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美珍理发店里了。

我去的那天下午,天下雨,地里忙不起来,工作人员后来把李锋也喊到了理发店。

2万元“大”订单背后的小秘密

“我小时候也在这里理过发。”李锋搬来一张小凳子,跟老人们一起坐在店门口,聊起了天。

理完发开心的老人。谢春晖/摄

谈到为啥送理发券,李锋透露一个不太提起的小秘密。“几个月前,美珍阿姨家里出了些变故,村里人都知道。”他想帮帮为村里人服务多年的孙美珍,但“她很要强,直接给,怕她不肯收”。

李锋就直接跑去“充”了20000元,提出拿这笔钱请村里老人们免费理发。

村里还帮忙设计了理发券。

令大家感动的是,孙美珍果然还是那个要强善良乐观的理发师。

收到大订单后,她向老人们下调了单次理发的费用,“每次下调5元一个人,这样两万块就可以请老人们多理几次发。”

记者手记:

小店里的明朗和感动

一个10多平米的村理发店里,有老人们最真挚明朗的笑,也有他们对努力的年轻人毫不保留的褒奖。

老一辈在萧东村这片围垦出来的土地上,养育出年轻人。现在,年轻人重新回来,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让土地产生更高的价值。请村里老人理发背后,其实是年轻人李锋们给老一辈人的“承诺”:你们热爱的土地,我们依旧热爱。

理发师孙美珍,也是老一辈人眼里的年轻人。

她在村里服务30多年,2万元的订单是小店3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即便家中遇到变故,孙美珍依旧想让善意最大化。

2万免费理发券,被下调的理发费用,这件事的珍贵,早已不是理发本身,而是人们之间的双向奔赴和传递出来的小美好。

钱报朋友圈分享朋友圈,报料拿福利去圈子>

【怎么来“钱报朋友圈”发帖】

1)如果你是潮新闻的老用户

2)如果你是潮新闻的新朋友

1.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2.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潮客”按钮;

3.点击浮窗蓝底白色符号“+”;

4.在新打开页面书写和贴图(图片最多9张);

5.选择圈子“钱报朋友圈”;

6.点击“发布”或“发布作品”,发圈成功,小编在后台就能看到您的分享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