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医来合肥!“合肥家门口看名医”再传好消息!
沪皖医疗协作进一步深化升级,“合肥家门口看名医”再迎好消息。2025年4月18日上午,上海市胸科医院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第二周期签约活动举行。

活动现场
足不出户!超万名患者享“沪上名医服务”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2023年3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两年来,共派遣专家开展特需门诊148人次,开展大型义诊活动4次,指导完成各类手术468台次,举办各类讲座43次,成功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市内、省内多项空白。

2023年3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
随着2024年3月三大分中心和两大名医工作室的成立,双方密切协作高效运行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技术同城、服务同质、资源同享的目标初步实现,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牵手”至今,给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带来了哪些变化?该院党委书记方辉介绍,自2023年双方启动第一周期合作以来,诊疗中心在学科建设、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为合肥及周边地区1.2万名患者提供“沪上名医服务”,节约医疗等相关费用近4000万元。
“第二周期签约后,我们将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进一步打造专病一站式诊疗平台。”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姚烽说道。
活动现场,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姚烽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储建军分别代表双方医院签署“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第二周期共建协议”。

双方医院签署“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第二周期共建协议”
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以心胸疾病诊疗为主线,聚焦多病种、新技术和疑难杂症等目标,重点推进区域诊疗中心提质扩容,建立“专家定期坐诊+会诊手术带教+远程教学查房+人才联合培养+科研课题协作”长效机制,全力提升合肥区域心胸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家队”级别的心胸疾病诊疗服务。
现场,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副主任郑筱轩、心内科副主任秦牧、胸外科杨运海及姜龙教授,分别领衔呼吸介入、房颤、肺结节分中心义诊,为百余名患者提供精准诊疗。义诊后,姚烽副院长、杨运海教授与合肥市二院团队开展了疑难病例讨论,并进行了手术演示。

义诊现场
方便多了!他们在“家门口”达成“新心愿”
名医专家来到“家门口”,最直观的感受的是什么?患者和家属最有发言权。
家住巢湖、今年72岁的的黄先生深有感触。去年7月,他因肺部鳞癌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由上海胸科医院专家主刀的右上肺切除手术。“当时手术就是杨运海主任给做的,手术之后我的身体恢复还是挺好的,吃喝各方面都正常,也没有出现其他特别不舒服的情况。”

手术现场
如今9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带着两个“小心愿”,他和老伴再次来到合肥市二院。“一个是想让杨主任复查一下,看看这段时间的恢复情况怎么样。另外,我的左下肺近期又发现了一个肺结节,想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结节的性质好坏,再做进一步处理。”
在门诊再次见到杨运海主任后,老两口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今天检查后,杨主任说我右上肺恢复的很不错。左下肺情况不是太好,如果身体状况、各项检查正常的话,可以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他坦言:“我们到上海去人生地不熟,摸不着门路不说,挂号、吃住各方面都是难题。现在专家来我们家门口,对我们患者来说真是极大的帮助!”

事实上,黄先生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合肥区域患者从接轨上海深度合作中获益。记者在排队候诊的人群中注意到一位推着轮椅带母亲来就诊的市民万女士。
“我母亲今年76岁了,最近来二院复查心脏,在住院过程中听主治医生说周五有上海专家在这里坐诊,我们很快就挂了号,真是方便太多了,省去了我们带老人家去外地奔波的时间。”万女士告诉记者,母亲曾于1998年接受心脏支架手术,2003年有做了球囊,“去年治疗的时候又发现了肺上有多处结节,所以想请上海专家看一看后面具体如何应对。”

除了“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下一步,合肥市第二人民计划将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把医生派出去,以“线下+线上”联动模式学习上海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让优质医疗资源在长三角流动。
据悉,未来,该诊疗中心将继续依托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学科、技术优势,聚焦心胸疾病防治难点,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技术能力提升、诊疗流程优化,为合肥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诊疗服务,助力区域心胸疾病防治水平迈向新台阶。
合报医点通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 记者 唐萌/文 高勇/图 通讯员 朱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