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个论丨深入实施“顺企回家”行动 为顺德二次创业汇聚强大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5:33:00    

企业选择在哪里安家落户,不是简单由“认祖归宗”、“安土重迁”等情感因素所驱动,而是遵循“在商言商”、“用脚投票”的市场逻辑,是企业寻找最佳栖身“梧桐树”的综合过程。近年来,顺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空间纵深拓展,产业格局有序重塑,城区品质稳步提升,迎来了“候鸟回归、万凤归巢”的有利时机。顺企回家回流,不只是游子“归去来兮”般的情感召唤,而是政府积极作为、市场内在驱使与企业理性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大市挑大梁,经济强区必须“打头阵”。站在二次创业新起点,“顺企回家”行动无疑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顺德力量、彰显顺德担当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今后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024年顺德区“顺企回家”投资项目签约现场。/资料图片

一是做好“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持续打造“顺心顺意”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顺企之所以想“回家”,最为看重的正是顺德一流的营商环境。要持续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上做“加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主动靠前服务,推进政务服务质量标准化、过程透明化、进度可视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办事体验。要持续在审批程序、材料证明、督查检查上做“减法”。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导向,对办事流程、环节、所需材料等进行“合并同类项”,实现“一次申报、并行审批”,“多证联办、多证齐发、多事同查”。建立商事证明“负面清单”,扩大“容缺受理”范围,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实现从企业“最多跑一次”向政府“最多查一次”转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持续在数字赋能上做“乘法”。重点推进政务系统集成化改革、平台集约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打破部门壁垒,破除地域层级界限。建立跨部门涉企服务协作机制,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解锁数字政务应用新场景,推广“无纸化”“零接触”“不见面”服务新模式,实现服务“零距离”。要持续在侵害企业利益上做“除法”。加大涉企权益保护力度,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各类执法行为,纠治“以罚代管”等趋利性执法行为,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扩大“首违免罚、轻违不罚”范围,释放更多政策善意。

二是打造产业新格局,共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事关企业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是企业安身立命的现实考量。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既要拥抱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主动切入新赛道,也不能脱离自身资源禀赋、罔顾产业优势特性,“自废武功”式一味盲目逐流“追新捧热”。一方面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引领传统产业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力推家电、家具等行业企业研发契合年轻人需求的智能家居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且与本土产业基因适配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其培育为顺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顶梁柱”,形成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露尖角”的产业新格局。要注重产业链协同衔接,避免“单打独斗”。坚持规划引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防止企业之间因过度同质化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推动招商链、转型链、创新链“三链”深度融合,谋划产业梯队建设,编织产业链图谱,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中上游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强链、补链、延链、稳链。要处理好招商引资与服务企业的关系,避免“厚此薄彼”。既要结合顺德产业特性开展精准招商,也要帮助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既要服务好大企业,也要关爱呵护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既要招大商、引大项目,也要注重引进成长性好、契合顺德产业特点、能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要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孵化更多扎根本土、服务顺德智造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

三是完善要素保障,拓宽挖深地区发展“护城河”。要素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充足完备的要素保障有助于顺德把先发优势转化为保持地区竞争力长期领先的“护城河”,形成“近悦远来”的良性发展循环。要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强优质连片工业用地供应力度,满足企业生产用地需求。进一步规范土地、厂房租赁市场,引导社会合理评估土地价值,防止“地贵赶企”。要下好金融“及时雨”,用好用足货币金融政策,成立产业基金,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需求。要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建立绿色多元、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满足企业生产能源需求。要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载体,改善园区“硬环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展园区服务功能。要践行“视人才为珍宝”理念,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建设人才友好型制造业强区,整顿劳务中介市场,全方位满足企业多样化人才需求。要建立民生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让广大“新顺德人”具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让“嚟顺德,一定得”这句口号成色更足、叫得更响。

文字丨曾健欣(作者为佛山市顺德区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