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1C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乳腺癌患者妊娠率不足5%,生育力保护“越早越好、再晚不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8:59:00    

编者按:

近两年,我国人群高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标化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但是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人早筛早诊早治意识,推动精准治疗落地,打通癌症防治“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联手专家、企业等共同打造21CC(cancer care,癌症关注)专题系列内容,欢迎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已成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

相比美国,中国年轻乳腺癌比例更高且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中位发病年龄提前15岁左右。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超过50%年轻患者有主观生育需求,但妊娠率仅不到5%。患者治疗需求与生育的冲突亟待系统性破局。

事实上,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并非单纯的技术命题,而是关乎国家人口安全、家庭幸福与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生存与生育这一矛盾不仅威胁个体生命尊严,更折射出人口发展支持体系的深层挑战。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明确提出要强化癌症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马飞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深化全周期管理的实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构建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倡导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越早越好、再晚不晚”的理念。通过“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为人民健康服务。

生育力保护“越早越好、再晚不晚”

随着乳腺癌新发病例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育龄期及育龄前期女性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对生育力的不利影响,患者生育需求与治疗矛盾突出。

马飞教授表示,肿瘤一直是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前我们的精力主要在应付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没有关注到患者的其他需求。当前,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步延长,患者治愈率也在逐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仅仅关注肿瘤治疗转为关注患者本身。

“也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后,如何拥有更好的家庭生活,使其生活更加完美,是医生需要考虑的。”马飞教授指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人口红利促进国家快速发展。而保护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能力,也可以推动人口增长。

目前乳腺癌患者妊娠率较低,在马飞教授看来,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是主观上担心复发,还有人担心遗传;其次客观上存在治疗导致卵巢功能异常的情况;再次,长期的内分泌治疗很大程度上也会剥夺患者的生育机会。此外,从辅助生殖技术层面看,目前在肿瘤领域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展开。

但实际上,乳腺癌患者生育不一定会影响生存。在遗传方面,客观来看,肿瘤是一个遗传疾病,但是肿瘤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并非单基因遗传疾病,所以遗传比例很低。

另一方面,《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建议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治疗期限为5年,不过也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中断了内分泌治疗之后实现了妊娠,并没有增加乳腺癌的复发事件,也没有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这给行业巨大的信心。

“我们需要找到年轻乳腺癌患者在生育和生存之间的平衡,在诊疗过程中就需要想到生育,这是当前迫切需要推进的一项工作。我们倡导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越早越好、再晚不晚’的理念。”马飞教授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乳腺癌的生育力保护和生育健康涉及多方面的问题。马飞教授表示,从医学角度来说,要推进乳腺癌的生育力保护手段、策略和科技的突破与创新;从乳腺癌的角度来说,要做出相应调整,需要在不影响患者生存,也不影响治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诊疗策略的改变减少对生育力的伤害。

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早发人群,并进一步明确早发机制、早发原理和防治措施。早期筛查可使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叠加生育力保护技术的及时介入,能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实现“生存与生育双赢”。

构建跨学科诊疗体系

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是一项横跨肿瘤学、生殖医学、心理学及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其诊疗决策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延续。

但现实问题是,在肿瘤领域,医生往往会忽视患者的生育需求,而且大部分医生对生育力保护也不甚了解,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肿瘤的进展上,很少学习生育力保护。患者也并不知道其在治愈肿瘤时,依然有权利保护自身的生育功能。事实上,患者在骤然面对肿瘤冲击时,难以第一时间想到这些,当缓过来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保护期。

马飞教授强调,实现肿瘤患者在肿瘤医学和生殖医学的双向转诊是生育力保护的关键,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在患者层面,要多向其开展教育;在肿瘤层面,要在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生育需求,建议有需求的患者尽快到生殖医学开展咨询,同时也强调由患者与生殖专家共同探讨安全、及时、高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医学专业层面看,要促进肿瘤医学和生殖医学的高度融合。

“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根据患者的需求针对性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像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扩容下沉一样,我们对肿瘤患者的生育保护也应做到一个都不少。所以要在全国层面建立肿瘤学科与生殖学科等共同协作推动的联盟机制。”马飞教授表示。

肿瘤生育力联盟倡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肿瘤生育力保护中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跨学科的诊疗体系,为肿瘤患者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而乳腺癌因其在中国的高发率以及在肿瘤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成为肿瘤生育力保护项目的首个试点癌种。

联盟应该做什么?马飞教授表示,一方面告诉患者,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他们依然可以享受生育的基本权利,实现肿瘤生存和生育健康的“鱼和熊掌”兼得的诉求。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把生殖健康作为肿瘤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提高全民对肿瘤防控、生育健康的共同关注。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乳腺癌这一试点癌肿,探索出先进路径,并进一步扩展到儿童青少年的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等。我们还希望,肿瘤生育力保护的理念,也能为其他疾病提供借鉴。比如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患者同样有健康诉求。”马飞教授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