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州观察丨从两位老姐妹的幸福晚年,看攀枝花积极探索分类式照护养老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20:42:00    

奶奶们在共富食堂用餐。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7月9日,住在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樊仕华奶奶起得格外早。今天,她的“闺蜜”肖体群奶奶经过近3周的阑尾炎手术恢复期后终于出院,她俩又能在中心见面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唱歌了。”

肖体群其实并不住在为老服务中心,而是住在附近的阳光馨园小区,接受中心的社区嵌入照护。

得益于攀枝花正在探索的分类式照护养老模式,两位古稀之年的老奶奶成了好朋友,在专业化服务的照顾下共享幸福晚年。

专业照护帮助她“搭把手”

樊仕华今年79岁。因为丈夫到攀枝花参与三线建设,她也赴攀工作定居,直到2001年退休。

为老服务中心内建有书画室,可练习书法、学习剪纸等。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

“以前我没想过会住进养老院。”樊奶奶说,变化发生于2005年1月。当时,她的丈夫脑梗送医,虽然救回一条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那以后,我老伴身边就离不得人了,要搀扶、擦身、喂饭……”樊奶奶说,自己在家照顾了老伴多年,直到2015年,她手受了伤,使不上力气,“医生说康复需要3个月左右,我不想给在上班的女儿添麻烦,就和老伴商量到养老院暂住一段时间。”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10年。“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还有生活管家照顾。”樊奶奶说,她最看重的,是在照顾老伴方面,中心的生活管家能给她“搭把手”,“在家时我几乎24小时被‘困’在房间里,现在有人帮忙看护,我还能出来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

为老服务中心为入住老人安排了丰富的文娱活动,还设置了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等专用活动空间。樊奶奶与肖奶奶便是在这些文娱活动中相识的。因为都爱好唱歌,俩人关系格外要好,“聊天中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俩都曾是攀钢职工,大家同一个单位,年轻时不认识,退休后居然成了朋友。”樊奶奶笑着说。

为老服务中心里,唱歌是老人们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

像樊奶奶这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在攀枝花不是少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攀枝花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总常住人口19.76%;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总常住人口15.88%,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此,攀枝花以“全覆盖、多层次、精准化”为目标,构建起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机构床位责任险、从业人员岗位补贴等20余项支持举措,以及34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养老机构68家,城乡日间照料中心202个,共有养老床位7768张,实现街道层面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

瓜子坪街道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点位。作为典型的老旧工矿区和“攀一代”聚集区,该街道总人口约6万人,老年人口数超2万人,老龄化率达33%。目前,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建成照护床位261个。

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中午时分,为老服务中心共富食堂内,粉蒸肉、山药炖鸡、红烧豆腐、素炒花菜、杂粮饭等菜品依次摆上餐桌,桌上还贴心地贴着老人们的忌口。肖体群一边吃饭,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食堂提供的午餐标准为三荤二素一汤,原本每餐12元,政府对70岁至89岁的老年人每餐补贴2元,我现在就餐只要10元。9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补贴是12元,等于免费就餐。”

与樊仕华不同,今年74岁的肖体群现在还不想住到为老服务中心去,“我和老伴的身体都还不错,大部分时间彼此能互相照顾。”面对群众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攀枝花积极探索分类式照护养老模式,构建起以社区嵌入式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支撑、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延伸为补充的分类式照护养老服务体系。

为老服务中心向居家老人提供健康评估、日间照料等服务。 受访者供图

肖奶奶选择的就是社区嵌入照护模式。为老服务中心定期为她提供隐患排查、电器维修等安全服务,并在生病时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她还可以使用中心的文娱场地和设备,也经常到中心共富食堂吃午饭。

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院长陈秋燕介绍,中心已提供日间照料和临托服务1700余人次,开展社区助餐和居家送餐服务3.3万余人次。

随着智慧养老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构养老的服务触角向社区和居家延伸得更深了。

“手机上下载安装这个程序就行。”当天,在为老服务中心的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内,一位老人正试戴智能腕表,中心工作人员给他讲解使用方法。“这个设备可以远程实时观察老人身体健康状态。如果老人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程序就会报警,我们和家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知晓。”陈秋燕说,中心已在社区内确定了19户作为试点家庭,老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智慧平台就会立刻发出警报,由调度中心安排联动的社区工作人员前往查看。

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在监控系统。受访者供图

“我们正在组织实施‘适老化+智慧化’老年人家庭综合改造,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创新探索“养社融合”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36家,组建322个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包含600余名志愿者的“居家健康养老上门服务志愿者库”,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00余户,为12.3万名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用药咨询、助餐助浴等服务。同时,建成31个老年助餐点、8个老年助餐网络和6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

离为老服务中心不到2公里,是攀枝花“城市原点”所在地。七户人家一棵树,攀枝花就是从这里诞生和蜕变。陈秋燕偶尔会带着中心的老人来这里散步,陪他们走过斑驳的砖墙,重温当年的热血故事。

在老人的欢笑声中,借着全省银发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建设的东风,攀枝花正努力探索‌多元化、创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让幸福晚年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