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行”生动实践面对面③|中央民族大学: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4月7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报告厅内掌声雷动。当宣讲员徐兰凤与身为长城集邮爱好者的丈夫孟宪利共同展开《穿越八达岭关沟古道》《认识长城从这里开始》两部参加世界邮展的邮集,并向校方捐赠珍藏56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套邮票时,现场学子接连发出惊叹。

这场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的现场,通过方寸邮票铺展开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年心中激起层层回响。
宣讲现场



夏芸枫、赵义强、徐兰凤、种涛、李克文、贺柏音6位宣讲员讲述了他们的匠心传承与文化赓续,平凡处绽放着文化守望者的光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中央民族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在校师生100余人聆听了宣讲,观众反响十分热烈。


互动体验

宣讲结束后,现场采取宣讲+互动体验的方式,邀请徐兰凤和丈夫孟宪利展示并讲解了《穿越八达岭关沟古道》《认识长城从这里开始》两部邮集,同时分享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厚重的长城文化;并向中央民族大学捐赠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系列邮票,寄托了对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同。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种涛医生则现场开展中医义诊活动,为大家讲授中医文化。同学们深深沉浸其中,体验着中医这一国之瑰宝的独特魅力,热闹非凡。
观众感言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 李婧
此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走进中央民族大学活动中,平谷调大鼓传承人李克文等宣讲员以各自方式守护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我们领悟到文化传承创新的力量,明白传承传统文化是青年的责任。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积极行动,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 王旭
非遗传承人、红色后人、民间匠人,他们用一生诠释“坚守”二字的重量。李克文手磨老茧练鼓,赵义强三代守护运河号子,夏芸枫传承红色家书,孟宪利以邮票讲述长城故事……这些“百姓视角”的故事,让文化血脉在平凡中生生不息。他们用热爱对抗遗忘,以匠心守护根脉,更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传承,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百姓心中。每一份执着,都是对民族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 唐晓杰
听完这场百姓宣讲报告会,内心满是触动。宣讲团成员来自不同的职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这些榜样故事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具象化,在各行各业中迸发出自己的光彩。非遗传承人的坚守、运河文化的传承、中医文化的魅力等,都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我们身上肩负着时代责任,我将以这些先进人物作为榜样,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