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与标准“双剑合璧” 培育新质生产力
□邢赫巍 本报记者 彭溢
“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他’就是国内首个同时获得三项国际设计大奖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企业研发负责人指着身边一台正在穿针引线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说。
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近300项核心专利、5项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的高效布局,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手术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企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企业依托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通道申请发明专利23项,不仅显著缩短了核心专利授权周期,更助力企业精准锚定技术研发、专利布局与标准建设的协同发展路径。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省份,我省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为主线,以“四个强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专标融合发展之路。
强化政策指引,赋能创新发展。省知识产权局将专标融合纳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核心任务,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部门印发《黑龙江省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工作指引》,将标准融入专利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技术、专利、标准协同发展。
强化标准引领,助力产业升级。发挥省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在全国首创《标准与专利导航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并落地应用于专利数据和标准数据协同分析的“双导航”,完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专利及标准双导航分析》《机器人领域专利及标准双导航分析》等报告。通过整合专利数据与标准数据,快速识别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空白点,避免重复研发,缩短创新周期,为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全面、更有深度的分析指导。
强化平台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围绕我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标准引领,以专利赋能,打造“机器人”“新材料”“乳制品”等重点产业专利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作为“乳制品”产业专利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凭借国内外近700件专利、1项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42项团体标准,实现了中国乳业全球化发展。飞鹤将3件通过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授权的专利融入《水解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生产加工指导》等多项标准中,形成了标准必要专利,建立了我国首条乳铁蛋白生产线,目前该项目已获得近亿元收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负责人介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材料”产业专利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凭借239项专利与98项标准,在高端铝合金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起草的GB/T 40321《高强高韧Al-Zn-Mg-Cu系铝合金板材》成为了国产大飞机C919机翼壁板的“中国标准”,主导的ISO 23694《变形镁合金挤压棒材和管材》填补了镁合金加工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强化人才培养,催生内在动力。“专标融合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及标准化人员专标融合实战能力,通过举办专标融合系列培训班,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授课,已培养200余名实战型人才。未来,保护中心还将在远程教育平台开设专标融合课程,将标准化思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产业输送“专利+标准”复合型人才。
站在新起点,黑龙江省将深化专标融合创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培育龙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