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革新中国·十城调研行之专家访谈丨耿明斋:从“各自出圈”到“共同组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52:00    

近年来,鲁豫两省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往来、产业合作、交通互联等方面不断走深走实。河南郑州都市圈发展有何经验?鲁豫两省如何加强协同联动?大众新闻专访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大众新闻: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在您看来,目前我国都市圈格局分布情况如何?

耿明斋:从全国的发展格局来讲,目前已有17个国家级都市圈。其中,第一个层级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其次,在南方腹地也已形成另外两大国家级城市群:一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份的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第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两大城市群都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并依托长江经济带这一更高层级的国家重大战略。

内陆腹地非常广大,从更长远目光来看,在北方腹地,尤其是黄河流域,也非常需要城市群来牵引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

大众新闻:近年来,您一直着眼于加强鲁豫合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建言调研。请谈一谈省际发展合作的重要性。

耿明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省际高质量合作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河南、山东同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经济互补性强、协同关联度高。2024年山东GDP达到9.86万亿元,同比增长5.7%;河南2024年GDP超过6.35万亿元,同比增长5.1%。济郑高铁开通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济南与郑州两省会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更为鲁豫两省的旅游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因“河”而聚,鲁豫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不断延伸。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携手推进国家战略落实成为鲁豫两省发展重任,两省协作发展进入快车道。以2024年数据计算,两省GDP总量超过16万亿,约占黄河流域九省区GDP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领唱角色。

再次,河南地处中原,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节点,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攀升。

立足当下,鲁豫省际合作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有必要性,时间也很紧迫。从“各自出圈”到“共同组圈”,两省应携手挑大梁,共谋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近期,鲁豫合作消息不断。3月22日至23日,河南省来鲁考察对接工作。4月18日,山东召开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提出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济青“双圈”联动发展、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对此您怎么看?

耿明斋:从全国来看,当前都市圈抱团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跨省域的长三角、成渝,还是同省的广深、杭甬、长株潭,无一不是通过抱团实现功能互补、协同联动。两省依托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这三大支点,可以形成相互协同的经济增长带。一方面要打通与周边区域要素资源双向流动通道,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产业链接,构建产业跨区域协同机制。在市场化驱动下,这些年山东、河南的产业链已经在潜移默化相互对接和延伸,比如海尔集团在郑州建设占地千亩的创新产业园,推动数字化工厂与河南制造业深度融合;山东重工旗下中国重汽采用了许昌远东传动轴等65家河南企业的产品等。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有配套的体系和相应的生态,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山东、河南两省共同构筑产业生态,有很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融合应该从相邻的区域开始,2024年初,河南和山东共同发布《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各地之间的热情很高,合作的愿望很强,比如濮阳和聊城、开封和菏泽。与此同时,山东与河南同为农业大省、外贸大省、交通大省,鲁豫以三大都市圈为基础,构筑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未来可期。

大众新闻:当前,区域协同进入深水区,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比如都市圈“虹吸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如何对待?

耿明斋:都市圈向成熟化方向发展,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需要形成内在、有机的整体。在产业层面上形成深化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特定的产业生态。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共享,打破区域之间的障碍。

核心城市先发力,会增加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当然,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存在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对待这一问题,应辩证看待。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能被虹吸,那意味着也能被辐射。虹吸和辐射是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的过程,初期可能略痛苦,但整体是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在这一过程当中,核心城市可以更多与周边城市共享,提升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张锡坤 苏月鹏 贺辉 实习生 邱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