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资控股瑞银证券获批 中国业务仍是瑞银战略重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1:32:00    

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证监会对瑞银集团(以下简称“瑞银”)成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这意味着,瑞银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所持瑞银证券33%股权,以实现对瑞银证券100%持股的事宜再进一步。

在此之前,瑞银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保留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证券”)14.99%股权, 同时出售所持有的36.01%瑞信证券股权予北京国资公司。同期,中国证监会已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北京国资公司依法受让瑞信证券85.01%股权(含方正证券转让的49%)无异议。

至此,两家合资券商迎来不同的归宿。这背后,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的重大并购案下,亚太地区的资产整合工作也得到进一步推进。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 P. Ermotti)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瑞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并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作为增长目标的关键支柱,进一步加强其在亚太区的领导地位。

外资全资VS国资控股

2023年6月,瑞士信贷银行并入瑞银集团。过去,这两家国际投行均在华设有合资券商,分别是中国首家外商投资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2007年投入运营的瑞银证券,以及成立于2008年的瑞信证券。随着《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不少合资券商进行了股权调整,上述两家券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受到瑞银吸并瑞士信贷银行的影响,迎来了不同归宿。

其中,瑞银证券在2018年就得到瑞银增持并达到绝对控股(持股比例达到51%),成为首家实现控股中国内地合资券商的外资金融机构。2022年,瑞银进一步增持股权至67%。此后,记者从瑞银方面获悉,瑞银有意将持股进一步提升至100%。

2024年11月2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显示,北京国资公司拟挂牌出售所持有的瑞银证券33%股权,转让底价约为15.365亿元。而目前来看,这部分股权已成瑞银“囊中之物”。瑞银证券将成为外资在华独资券商。

站在瑞银的角度,作为全球性财富管理机构,瑞银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投资银行服务。瑞银在2024年第四季度所管理的投资资产约6.1万亿美元,在全球超过50个市场设有分支机构。

而瑞银证券专注开展全球投资银行、全球金融市场、证券研究及财富管理业务。就瑞银证券对于瑞银的战略意义,瑞银中国区总裁及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提到:“近二十年来,瑞银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以满足和服务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跨境业务领域。通过瑞银证券,我们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便捷渠道,同时也为中国客户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机遇。我们期待未来在华业务取得持续成功。”

“全资控股瑞银证券标志着我们在亚太区开展一体化战略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能够进一步扩大在华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这不仅让我们抓住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而且还可进一步参与中国的财富创造,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服务和专业咨询。”瑞银亚太区总裁及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康瑞博(Iqbal Khan)表示。

反观瑞信证券,2020年6月,瑞士信贷银行同样增持了瑞信证券至绝对控股。但此后,受上述吸并案影响,瑞信证券作为在华资产被纳入瑞银,但在同业竞争和一参一控相关背景下,瑞银有意出让瑞信证券控制权,减持股份至参股地位。

2024年6月末,瑞银和方正证券(602901.SH)就合计出售瑞信证券85.01%股权的事项,与北京国资公司达成三方协议,这部分股权作价15.355亿元。交易完成后,瑞银集团和北京国资公司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14.99%和85.01%的股权。相较瑞银证券,瑞信证券则将成为国资控股的合资券商。

北京国资公司是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其主业为投融资及资本运作,主要覆盖城市功能开发、中长期股权投资、PE和创投等重大项目投资管理等,核心运营模式是“投资—培育—成熟—退出—再投资”,集团本部主要发挥战略引领、集团管控和资本运营的功能。其对标、借鉴机构主要是淡马锡、国开投、复星集团、北控集团等。

目前,北京国资公司业务主要分为金融服务业、环保与园区运营产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四大板块。其中,金融服务板块在券商牌照方面,此前仅参股瑞银证券。

在此背景下,就瑞信证券控股权花落北京国资公司,彼时北京国资公司相关人士曾表示:“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有企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要素市场、消费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的金融类企业管理经验。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有着近20年的紧密合作关系,本次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一举多得

就两家合资券商的“东家”和这两家券商受到的上述交易的影响,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提到:“瑞银集团通过全资持有瑞银证券,将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更深入参与和控制,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战略部署,最大化地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同时,这也显示了瑞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和信心。对于北京国资公司而言,接手瑞信证券的控股权无疑增强了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布局和影响力。这不仅能丰富其资产组合,还可能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他看来,两家券商也均将受益于上述交易。对于瑞银证券而言,成为全资子公司后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对瑞信证券来说,控股权转让给北京国资可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资源对接和本土化发展方面。借助北京国资的力量,瑞信证券能够更好地扎根和服务中国市场,同时也为其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交易本身,上述两家合资券商的股权转让动作背后,还有瑞银亚太区的资产整合。

在今年1月召开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康瑞博提到:“我们在亚太地区的整合工作所取得的稳步进展尤其让我感到欣喜。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将瑞信客户迁移到瑞银平台的工作。总体而言,我们所有的整合计划都在有序推进,在某些方面甚至进度超前。”

目前,瑞银在亚太区的业务涵盖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随着瑞银完成对瑞银证券100%持股,在中国,瑞银旗下多个牌照与平台的协同将进一步加强。其中,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领先地位的保持和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将成未来重点。

据康瑞博介绍,2024年第三季度,瑞银在亚太地区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新增了超过70亿美元的净新资产,投资资产达到了6780亿美元。亚太地区的并购业务创下了第三季度的历史最佳成绩,排名位列该地区第二。2024年,瑞银还创下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历史纪录。“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在过去25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自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成年人口平均财富增长了360%——这一数字是美国的3倍之多。继续巩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是我们的战略重点。我们对中国和亚太地区抱有很高的期待,甚至可以说雄心。”

事实上,近年来,国际投行在华布局不断深化。一方面,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外资机构也在加大布局,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自2020年4月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多家外商独资券商相继落地。

其中,2023年1月,渣打证券获准设立,成为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此外,摩根大通、高盛中国以及法巴证券也是在华展业的外商独资券商。如今随着瑞银证券股权变更落地,中国外资全资控股的券商将增至5家。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