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肩痛,忍忍,真能忍过去吗?
掌上春城讯日前,72岁的妥大爷(化名)匆匆走进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诊室。他的右肩已疼痛两年,夜间痛到无法入睡,连穿衣、洗头都成了奢望。像妥大爷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许多人对肩痛存在误区,认为“忍忍就好”或盲目当作“肩周炎”治疗,最终导致病情恶化。这其实是一种高发却易被忽视的疾病——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
从绝望到希望,微创手术改写结局
妥大爷的肩痛始于两年前,起初只是偶尔酸胀,后来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尤其夜间痛感加剧,甚至需要靠止痛药才能勉强入睡。在来到昆明市延安医院之前,他曾尝试药物、理疗、针灸等保守治疗,甚至多次住院,但效果微乎其微。妥大爷一度对治疗失去信心,担心自己的肩关节功能无法恢复。
慕名而来,精准诊断指明方向
经朋友推荐,妥大爷了解到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在肩关节疾病领域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关节镜微创手术的省内领先水平。接诊的骨科甘煜东专家团队通过详细查体发现,妥大爷的肩关节外展和旋转功能严重受限,肌力明显下降。结合MRI检查,最终确诊为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腱均已撕裂,且肌腱回缩、脂肪浸润严重,传统缝合修复已无法奏效。
“Chinese-Way”手术 让“不可修复”变为“可能”


术前影像
面对这一难题,甘煜东专家团队详细分析了妥大爷的病情,结合影像学检查(MRI)结果,确诊他为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腱均撕裂明显。

甘煜东认为,患者的冈上肌肌腱回缩及脂肪浸润严重,无法修复。决定采用由我国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教授首创的“Chinese-Way”肩关节镜创新性手术方式,该技术由我国开创,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术中
该技术通过将患者自身的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替代受损的上关节囊进行重建,成功解决了巨大肩袖损伤无法直接缝合的困境,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更佳、费用低等优点。
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行动自如”
术后,妥大爷的肩部疼痛便明显缓解,并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他的肩关节功能显著改善,已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术后复查显示,肩关节稳定性良好,肱二头肌转位效果理想。
“现在能自己做饭、逛街,还能接送孙子上学,感觉像换了个人!”妥大爷感慨道。
肩痛别硬扛,早诊早治是关键
甘煜东强调:“许多人误将肩袖损伤当作肩周炎,盲目进行‘爬墙锻炼’或理疗,反而可能导致撕裂加重。
如果疼痛剧烈,甚至伴有活动受限,还需及时寻求专业的治疗,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才是根除疾病的不二法门。
甘煜东

骨科(创伤、关节、运动医学)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公派访美学者,政协委员,曾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
山东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股骨头坏死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循环与骨坏死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审稿专家等。
擅长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股骨头坏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距腓前韧带损伤等,常规开展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以及肩、肘、髋、膝及踝关节镜微创技术,对复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负责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10篇,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科研标兵”等称号。
来源:昆明市延安医院
责编:高杉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