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学霸到“半路出家”的理发师——“非典型”女孩王欢的跨界人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0:55:00    

乍看王欢的履历,与社会大众认知中的理发师格格不入:她从小就是“学霸”,大学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环境专业,毕业后顺势成为高薪白领,在28岁时就已走上了管理岗。然而在29岁这年,她的履历“拐了个弯”——她辞去工作,在南京开了一家理发店。在她的店里,女性顾客的需求能被完全地听到,不存在理发师对顾客的“审美霸凌”。

“如果我没有去当理发师,我会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王欢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设计自己的发型。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王欢每个月都要去理发店,靠着自己的想法指导理发师设计自己的发型。当被问及为何喜欢理发时,王欢思索了许久,“就像有人生理上喜欢美食一样,我就是在生理上喜欢剪头发。剪刀碰到头发的那一瞬间给我带来的愉悦感是没有其他事情可以替代的。”

王欢(左)和理发师同事以及顾客合影

“半路出家”的理发师

2016年从大学毕业后,王欢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启了朝九晚十甚至更晚的白领生活。“每天早上9点上班,基本要到晚上11点下班,周六也经常加班。”王欢回忆道,“有一次朋友来杭州找我玩,我得背着电脑陪她在西湖边,领导一发消息,我就得马上停下脚步改报告。”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虽然能让她学到不少知识,而且收入也不错,但她内心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

29岁,王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去做理发师。“女孩子在30岁左右会普遍面临结婚、定居、事业等诸多问题,但是我不想自己的人生因为没尝试过热爱的事情而留下遗憾。”辞职时,她身上仅有几万块钱,但王欢从未为此担忧,“我一直觉得钱和自身价值回馈有关,只要我为别人创造了价值,就一定会有相应的收入。”

其实,王欢对理发的热爱早在初中时就已萌芽。那时的她,每月都会去理发店,每次都自己设计发型,在没有社交媒体和时尚杂志参考的年代,她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对明星发型的观察,构思新造型。如今流行的“朵拉头”,她早在初中时就已尝试过。

王欢

“剪刀碰到头发的瞬间,给我身体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王欢说,虽然让别人变美能带来满足感,但这种发自内心、近乎本能的热爱,才是她坚持的动力。初中升高中的暑假,她迫不及待地去理发店体验,即便只是扫了一个月地,什么技术都没学到,也没有动摇她对理发的喜爱。

在辞职前,王欢就已经开始为转行做准备。她利用周末时间学习剪发技术,慢慢熟悉这个行业。当工作进入稳定期,她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准备就绪后,便果断辞了职。对于未来,她没有过多纠结收入问题,“我做事情很纯粹,出发点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能否为别人创造价值。”

女性理发师的困境与行业痛点

进入理发行业后,王欢深刻感受到了行业对女性理发师的不友好。在工作环境上,她所在的店里常常只有她一个女生,与十几个男同事共处一室,无论是在休息室休息还是吃饭,都让她感到十分局促。“一推开门,休息室里坐着十个男生,只有我一个女生,哪怕大家相处得很好,但从生理本能上也会觉得不舒服。”

为了避免这种不适,她几乎不在休息室吃饭,宁愿去楼下解决。除了环境上的不适应,社会对理发行业的偏见也让女性从业者面临更多压力。在很多人眼中,理发不算“正经工作”,过去从业者大多是因为学习不好或家庭条件不佳、初中毕业后选择学一门手艺,这种刻板印象让女性在选择这个行业时需要更大的勇气。

而在服务女性顾客方面,行业内同样存在诸多问题。男性发型师往往难以理解女性的审美需求:女性顾客常说的“剪一点”,在男性发型师那里可能就变成了大幅度修剪;女性对刘海几毫米的在意,在男发型师看来微不足道;还有对头发打薄的抗拒,男发型师也很难理解。“发型设计是关乎审美的,需要双方审美达成一致,而男性发型师天然就很难理解女性的这些小需求。”王欢说道。

除了性别差异带来的问题,王欢还看到了行业更深层的困境——缺乏体系化培养。现代剪发体系深受建筑设计理念影响,比如沙宣将建筑的方圆三角概念引入美发行业,改变了过去以造型为主的模式,让剪发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然而,国内理发行业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审美标准大多由欧美主导。

在人才培养上,国内缺乏学院派的培训模式,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理发学校多是速成班,培训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学习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刷颜色、卷杠子等“手艺活”,缺乏对美学知识和风格设计的系统教学。“国内的大部分理发培训就是把理发当成一门手艺,就像学炒菜、开挖掘机一样,没有系统的美学教学。培训的时候你就去给头发刷颜色,10分钟全都刷完就算你合格了。这就导致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人很难在这个行业扎根。”王欢说。

做改变行业的践行者

为了尽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一现状,王欢在南京开启了创业之路。她和合伙人选择在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街区开店,那里位置偏僻、没有人流量,发型师们也都是从零开始积累客户。王欢通过在网上发布作品,精心打造店铺形象,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在2023年和2024年,她们店的烫发作品常常会成为热门视频,理发店也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随着店铺规模扩大,王欢发现自己花在运营管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与她专注技术的初衷背离。于是,她毅然离开南京店,来到上海专职做发型师。

王欢(左五)和理发店同事的合影

在经营理发店的过程中,王欢一直致力于打造女性友好的空间。她秉持着尊重与平等的服务理念,认为发型师和顾客虽然在服务关系上有区别,但身份是平等的。“比如在烫发的四个小时里,顾客会很自然地和发型师聊天,很多顾客在做完头发后还舍不得离开,甚至想在店里跳舞。”王欢笑着说。这种轻松的氛围,吸引了众多女性顾客,也让店里逐渐招募了许多女性发型师和助理,“女性友好”也成了王欢的理发店的标签。

如今,王欢又有了新的计划。她希望在上海开一家新的理发店,为真正热爱理发行业的人提供一个纯粹的工作场所。在这里,大家不用为生存发愁,能够专注于技术、享受工作的乐趣。让她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女孩因为看到她的视频受到鼓舞,并因此尝试进入理发师这个行业。甚至有的女孩还拿着她的故事说服父母支持自己的选择,还有不少人给她写手写信,表达希望能和她一起工作的愿望。王欢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慢慢改变一些东西。未来,她也将继续怀着这份热爱,为理发行业带来更多的改变。

《羊城晚报》20250426A5版

文丨记者 谭洁文

图丨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