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的含义答案藏在“晴”字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在古代,《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一种民歌,有笛和鼓伴奏,也有舞者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当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听到了《竹枝词》,于是依照这类民歌的调子,写了首诗,这首诗如今已经是千古名篇,尤其是后半句,几乎是家喻户晓了: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整首诗的格局,是由景入情,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开门见山描绘出春江的意境,尤其是“平”字,用得登峰造极,凸显了江面如镜。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声”对应“江水平”,歌声嘹亮,宛如在江面上横向弥漫开来,延绵不绝。
前两句都是写景的,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后两句则开始写情。是写少女听到歌声之后,内心的活动。
首先,听到歌声的这位姑娘,内心深处早已经爱上了这个唱歌的小伙子,然而,对方是否对自己也有情意,这位姑娘一直不太确定,内心嘀咕着。
“东边日出西边雨”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这唱歌的小伙子在江边放声歌唱,仿佛是唱给这位姑娘听的,似乎对这位姑娘有情意,但是又不能肯定,所以,这唱歌的小伙子,内心作摸不定,如同“东边日出西边雨”般的天气,阴晴不定。
第二种解释认为,这听到歌声的小姑娘,既怀疑这唱歌的小伙子,对自己有情意,也怀疑是自己自作多情。两种心境交替转换,时而开心时而悲伤,如同天气阴晴不定般,“西边日出东边雨”。
第四句,表明这是一首情诗。“却道无晴还有晴”,逻辑上承接了第三句,因为东边日出,西边下雨,说阴天也不是,说晴天也不是。这第四句的厉害之处,在于不仅仅描写了天气,而且表露了情感。“晴”字,是“情”的谐音,一语双关。
运用谐音的手法,在唐诗中不少见,例如《七日夜女歌》中的“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这里的“丝”其实就是“思”,“悬思”表达了整首诗的思念之情。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整首诗的诗眼,便是“晴”字。“有晴”、“无晴”看似描绘天气,其实是描述内心“有情”还是“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