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扣工资
克扣工资通常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合法扣减职工工资,但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劳动者未完成生产任务:
如果职工因个人主观原因没有完成生产任务,单位可以扣减其工资,但扣除后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违反劳动纪律:
职工违反劳动纪律并造成单位损失时,单位可以扣减工资,但每月扣减比例必须小于该职工月工资的20%。
事假和病假:
职工请事假时,按照缺勤一天扣一天的工资计算;请病假时,可以扣减绩效或生产性奖励等。
经济损失赔偿: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但每月扣减的工资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减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费部分、协助执行法院判决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扣减工资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实际损失赔偿原则:用人单位不能仅以劳动者存在过错致使企业本身受到损失或者可能遭受损失为由扣减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是需要举证证明因劳动者的过错致使用人单位遭受了什么损失(损失项目),多大损失(损失数额)。
充分举证原则:用人单位应当对损失的事实和数额承担举证责任。
分阶段扣减原则:如果需要多次扣减,每次扣减应当合理,并确保最终扣减后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用人单位随意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协商解决:
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协商。
申请调解:
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仲裁处理:
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
诉讼解决:
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确保在处理克扣工资的问题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