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国瓷都是哪个城市(瓷都景德镇为什么可以与长安相提并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3 09:36:39    

陶瓷,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瓷都”,拥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

景德镇瓷器曾风靡欧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据说,有人曾在德国看过一张绘制于17世纪的世界地图,上面特别标注出来的中国城市,除了北京和长安,另一个就是景德镇。

由此可见,因瓷器而闻名的景德镇,长久以来就如同北京、长安一样在海外拥有良好的声誉。

那么,历史上的景德镇为什么可以与长安相提并论?当然主要还是瓷器的缘故,理由如下:

1

陶瓷贸易发达,提升了景德镇的知名度,景德镇已经与瓷器不可分离

景德镇被誉为“世界瓷都”, 其制瓷的历史与中国的陶瓷发展史相吻合。

早在唐代,景德镇瓷器就成为朝廷贡品。

清代景德镇人蓝浦存《景德镇陶录》中写道:景德镇制陶器,利济天,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他描述的便是景德镇瓷器流行于中国、行销于世界的盛况。

昌江是流经景德镇的一条重要河流,景德镇瓷器主要通过昌江走向全国,销往世界。

景德镇,也因此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宋代到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少量依靠陆运,大部分走海运。

所以宋代之后景德镇越来越出名,名气在外很响亮。

沿海渔民在南澳岛附近水下作业时发现了“南澳号”沉船。

后来,“南澳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项目正式启动,发掘出大量瓷器,这些瓷器多产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

各种各样的盘、碟、碗、盏、杯、盅、葫芦瓶等,并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瓷、五彩瓷。

其中,还发现了许多带盖的高足杯和精美的咖啡具,这些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应是来样加工品。

这些瓷器,然后顺流而下到达泉州。

这条线路的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或经马尼拉销往美洲。

元代人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存泉州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99个,从这里出售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的产品,被销往东南亚各地16国。

600年前,朝鲜为模仿景德镇的官窑,设置了李朝官窑,生产青花瓷。

日本濑户的青花瓷和伊万里的彩绘瓷也模仿景德镇,产品远销欧洲。

看来日本人有模仿的历史经验呀!

1470年,意大利成功仿制出中国样式的瓷器。

元代景德镇陶瓷与茶具元代的陶瓷在瓷器发展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但元代对外贸易兴盛,陶瓷的大量内销、外销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虽然在宋代已经生产青白瓷,但其真正出名是在元代以后。

至元十五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瓷局,烧造官方所需瓷器。另外,元代青花瓷大量外销海外。

作为瓷器新品种,元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及枢府白釉瓷、红釉、蓝釉等高温瓷在元代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后来,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清军和太平军在景德镇地区展开了11年之久的拉锯战,景德镇御窑厂备受影响,几乎瘫痪。

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将御窑厂焚毁。御窑厂官员、画师、工匠大多逃散了。

2

陶瓷行会的出现,促进了景德镇的繁荣


瓷器行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和商业需要的产物,景德镇陶瓷行会的出现,离不开景德镇制瓷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从明代以来,景德镇陶瓷行会较长的时间段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时商业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兴盛,至宋代有空前的发展。

宋代分工更为精细,因而行会的性质也逐渐分化,为同业商人所组织,偏重于货品的买卖,如鱼行、肉行、果子行,手工业行会为同行的手工业者所组织,偏重于工业品的制造。

这样就让景德镇越来越繁荣。

事实上,想当年景德镇有26个客帮,建国前景德镇客帮瓷商已增加到33帮。

各商帮几乎都有自己的瓷行、会馆,他们沟通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几乎垄断了景德镇瓷器的外销。

景德镇陶瓷行会大致有行帮和会馆构成。

其中,行帮是景德镇各陶瓷行当自发形成的组织,会馆主要是行帮等组织的管理机构、办事场所和活动中心,还可以联络感情。

因为瓷器的制作和贸易非常发达,景德镇被誉为“世界瓷都”,所以在海外几乎和长安、北京的知名度差不多,这个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