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鱼米之乡——浙江菜的风味特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0 09:52:18    

浙江,东濒大海,有千里长的海岸线,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海产资源丰富,拥有数百种鱼类、贝壳等水产品;北边河道港叉遍布的太湖,南临湖州,其淡水鱼等名贵品种产量极盛,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浙西南崇山峻岭,丘陵起伏,山珍野味历来有名,中部则为浙江金衢盆地,即金华大粮仓......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因其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美味佳肴,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菜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个流派所组成,各自均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

宁波菜“鲜咸合一”,蒸、烤、炖制海鲜,讲究嫩、软、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色泽较浓;

绍兴菜富有江南水乡风味,作料以鱼虾河鲜、鸡鸭家禽、豆类、笋类为主,讲究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浓味重;

温州古称“瓯”,地处浙南沿海,当地的语言、风俗和饮食方面,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素以“东瓯名镇”著称;

浙菜基于以上四大流派,整体上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下面介绍几道极具代表性的浙江名菜!


西湖醋鱼,杭州的传统名菜,西湖醋鱼选用鲜活草鱼,经饿养1~2天,促使其排尽泥土味,并采用现烹方式,从头至尾片成两片,再坡刀剞上刀纹,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用筷子扎鱼的颌下部,能轻轻扎入时即捞出,鱼背相对装入盘内,用煮鱼的汤水,加入酱油、醋、绍酒、白糖,烧开后,淋湿淀粉,推搅成米汤汁,浇在鱼身上,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色泽红亮,鱼肉结实,鲜美滑嫩,胜似蟹肉,风味独特,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本味。

东坡肉,宋元佑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大功告成,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其总结的经验,烹制成佳肴,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烹饪,结果肉味特别香醇可口,人们传颂苏东坡的为人,又将这道独特风味的肉菜命名“东坡肉”,后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总结发展,被公推为杭州第一名菜。

选用带皮猪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75克重的正方块,放入水锅内焯透捞出;取一大沙锅,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块,再放上猪肉,加入白糖,绍酒酱油,加盖密封,烧开后,用微火焖2小时,焖至酥烂,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陶罐内,盖上盖,上屉蒸30分钟至酥透即可,成品菜被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品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西湖莼菜汤,由鸡脯丝、火腿丝汆制而成,故名“鸡火莼菜汤”,莼菜鲜莼翠绿,滑嫩清香,鸡丝白净,火丝嫣红,色彩鲜艳,汤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风味的浙江名菜,系杭州西湖特产的莼菜与熟鸡脯肉丝、熟火腿丝,加上清汤、精盐、味精、熟鸡油汆制而成,菜肴色彩谐和,汤莼味美,莼菜鲜嫩润滑,脍炙人口。

干炸响铃,干炸响铃是用杭州地区著名特产,由泗乡豆腐皮制成,以色泽黄亮、鲜香味美,脆如响铃而被推为杭州特色风味名菜之列,泗乡豆腐皮产于杭州富阳东坞山村,故又名东坞山豆腐皮,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上等黄豆、优质水源经18道工艺精制而成,腐皮薄如蝉翼,油润光亮,软而韧,拉力大,落水不糊,被誉为“金衣”,“干炸响铃”是用泗乡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内,配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此菜,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故名。

油焖春笋,是一道杭州的传统风味菜,清明前后出土的嫩春笋,以重油、重糖烹制而成,色泽红亮,鲜嫩爽口,鲜咸而带甜味,令人久食不厌,竹笋是浙江的一大特产,故有“四时不乏笋味”的称誉,真可谓“无日不笋,无食不笋”,“油焖春笋”,将春笋顺长剖开,拍松,再切成5厘米长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和鲜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焖至汤汁稠浓,淋上香油即成,特点是油重、糖重,色泽红亮,口味偏甜,属于浙江的传统风味菜。

叫化童鸡,相传,古时有个叫化子,偷来一只母鸡,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放在火中烧烤,烧熟后再剥去泥巴,食之滋味鲜美异常,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逐已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烹制方法是:“选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鸡,宰杀褪洗干净后,肋开取出内脏,经用山奈、八角、酱油、绍酒、白糖、精盐、味精、葱段、姜丝和成的卤汁腌渍,再逐层包上猪网油、荷叶、玻璃纸,用细麻绳扎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坛泥(和泥加料酒、精盐),放入烤箱内烘烤3至4小时,摔去泥包,蘸花椒盐、辣酱油佐食。

龙井虾仁,相传与苏东坡《望江南》一词有关,“龙井虾仁”是取清明节前的西湖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菜肴色泽白绿相衬,口味鲜嫩清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烹制过程是:将河虾洗净,挤出虾仁,用蛋清、精盐、湿淀粉浆好,取龙井新茶10克,用沸水50克沏泡10分钟;浆好的虾仁用四成热的大油滑熟,再烹上茶叶、茶汁、绍酒翻炒即可。

荷叶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较高声誉的名菜,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的“曲院风荷”有关,用鲜荷叶,将炒熟的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很适合夏天食用,荷叶粉蒸肉是将带皮的猪肋条肉切成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征,每片中间顺长剞一刀口,用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拌和腌渍后,滚上一层米粉,刀口中间也夹上米粉,再包上烫过的荷叶,上屉蒸2小时即可,肉质酥糯,清香不腻,实为夏季佐酒下饭美肴。

干菜焖肉,浙江十大经典名菜,也是富有绍兴田园风味的特色菜,干菜,俗称“霉干菜”,用芥菜腋制晒干而成,是浙江绍兴的土特产,馨香鲜嫩,久储不易变质,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酥糯不腻,咸鲜中略带甜味,这就是干菜焖肉的风味特色,也是江南百姓们喜爱的传统家常菜肴。

宋嫂鱼羹,是南宋时的一种名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淳熙六年,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潮,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宋嫂鱼羹的配料精细讲究,将鳜鱼或鲈鱼蒸熟后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排南,采用金华火腿为主料烹制的浙江杭州特色传统名菜,金华火腿是全国闻名的南北二腿之一,排南是选用金腿中的上品 - 中腰峰雄爿,切成“骨牌”形的小块,整齐排放而成,造型美观,味咸中带甜,因“牌“与”排“同音,故杭州人称之为“排南”,将火腿肉留下0.3厘米的肥膘,切成宽1.5厘米、长2.5厘米、厚为1厘米的“骨牌”块共24块,按底12块、中层8块、上层4块的形状堆放于盘中,白糖加开水溶化,加入绍酒搅匀,浇于火腿上,覆盖扣碗上笼蒸2分钟即成,食时揭去扣碗。

清汤越鸡,清汤越鸡是绍兴的传统风味名菜,据说由春秋时期的越国流传至今,当时,在越王宫内,养有一批花鸡,专供帝王后妃观赏玩乐,后来逐步成为优良的食用鸡种,流传已久,称为“越鸡”,此鸡肉白嫩,骨质松脆,利用原汁清炖,味鲜爽口,清朝皇帝乾隆游绍兴时吃过此菜,连声称好,此后,这个菜就成了朝廷的贡品,现在这道名菜几经绍兴厨师的改进,加上火腿、香菇、笋片等作辅料,更具特点,鸡取用整只嫩母鸡,配以火腿片、笋片、香菇、绍酒等佐料清炖而成。鸡肉白嫩、骨松脆,汤清鲜。

雪菜大汤黄鱼,雪菜大汤黄鱼是一道富有宁波特色的风味菜,黄鱼鱼体肥壮,肉质结实,汤汁乳白浓醇,口味鲜咸合一,雪菜(即雪里蕻咸菜),是宁波家常必备之菜,当地有句俗语“三天勿吃咸菜汤,两腿酸汪汪(没有劲)”,说明当地人对雪菜的特殊嗜好,而大黄鱼又是宁波港的主要海鲜之一,“雪菜大汤黄鱼”不仅是宁波酒楼饭庄的传统名菜,也是民间筵席上的佳肴,此菜汤汁乳白浓醇,肉质结实肥嫩,口味咸鲜合一,鲜爽可口。

鱼头浓汤,是浙江杭州地区传统名菜,鱼头豆腐在得到乾隆的赏识和推崇后,慕名而来品尝者络绎不绝,而豆腐在天热容易变质,厨师在保留鱼头豆腐基本特色的基础上,选用火腿、菜心作配料,精心烹制了“鱼头浓汤”,此菜汤浓如牛奶,鱼肉油润嫩滑,鲜美可口,别有风味,而成为与“鱼头豆腐”相提并论的“姐妹菜”,双双并列为杭州的传统风味名菜,是非常适合全家老小在冬天吃的菜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爆墨鱼卷,浙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传统名菜,墨鱼也称“乌贼”、“墨斗鱼”,肉质肥,味鲜美,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爆墨鱼卷”是一道刀工、火候都十分讲究的温州名肴,墨鱼刻上精细的花刀,经旺火速烹,肉质卷曲呈麦穗状,色白形美,卤汁紧包鱼卷,脆嫩爽口入味。

冰糖甲鱼,浙江宁波地区最著名传统菜肴,另一别称为“独占鳌头”,甲鱼也称鳖、团鱼、水鱼、元鱼、元菜等名,肉质鲜美为席上珍肴,有“五味食品”之称,冰糖甲鱼是一道正宗的宁邦名菜,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烹调方法,热芡热油紧裹甲鱼,色泽光亮,能保持热度较长时间,甜酸咸香,绵糯润口,别具风格,被列为宁波市十大名菜之首。

火踵神仙鸭,杭州特色传统名菜,是将鸭子与火腿、鸭脚踵放入大沙锅,加调料密封,用微火焖炖至酥熟而成,食时多用原锅上桌,揭盖后汤汁仍在沸滚,气雾翻腾,异香扑鼻,红艳浓香的火踵,鲜嫩油润的肥鸭, 乳白似奶的汤汁,形美味鲜,诱人食欲,是杭州的传统名菜之一,用沙罐炖鸭,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沙罐盖的四周糊以薄纸,待三柱香点完,火候恰到好处,食之开胃生津、滋阴补虚,对病后虚弱有较好的疗效,将鸭与火踵同炖,其营养价值与食疗效果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