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甘肃 | 鸣沙山—月牙泉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1 12:49:15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000米处,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两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爱好者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心驰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五彩鸣沙山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此种景观实属世界罕有。凡是来到敦煌的中外游人,无不以登临鸣沙山、倾听沙鸣为快。蜿蜒迂回的鸣沙山,全由均匀细密的沙粉积聚而成。沙分红、黄、白、黑、青五色,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发亮,熠熠生辉。山形忽而弯环起伏,似欲飞之金龙;忽而峰峦危峭,背如刀刃,如沙塑之金字塔。一条条平滑流畅、顺势飞动的沙脊弧线,像一段段舒曼轻柔、悠扬飘逸的乐曲。一阵劲风吹来,条条沙脊上翻卷起缕缕沙尘,上下飘舞,凌空飞动,恰似敦煌壁画中飞天轻柔飘卷的丝带。攀登沙山似逆水行舟,进一步退半步,沙流人自坠,人坠沙更流,人在沙海中沉浮、游动,惬意而又轻松。更绝妙的是,登上沙山之顶,再向下滑动,就会像阿拉伯传说中描绘的一样,沙子奏出不同音效的交响乐,或优雅或浑厚,或清脆或窃窃,或如林涛或如潮退,其声莫测,其理难穷。即使风停沙静,鸣沙山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敦煌十景之一的“沙岭晴鸣”。

鸣沙山历史

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东汉的《辛氏三秦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粮……”;《后汉书·郡国志》记:“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唐《元和郡县志》云:“鸣沙山,名神沙山,在山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遗书中的有关记载更为详细。

鸣沙山传说

敦煌民间有许多关于沙子鸣响的美丽传说。传说一:古代有青、黄二龙在此争斗,结果黄龙斗败,撞死后化作沙山,沙鸣就是黄龙发怒生悲;传说二:此地原是一富饶村庄,一天人们正在欢歌起舞庆祝丰收,忽然狂风携黄沙袭来,村庄全部被埋没,故此后有鼓乐歌舞之声;传说三: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征西时,有一营女兵与敌人遭遇,激烈战斗,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师赶到大败敌兵,将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上,而其阴魂不屈,常常从沙山底传出厮杀呐喊声,人们根据这一传说,给此地取名“沙山藏营”。

鸣沙山之谜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曾对鸣沙山鸣响之谜做了种种探索,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推测和假说。一为孔隙说,二为摩擦静电说,三为压力电效应说,四为共鸣放大说,五为大环境回声震荡说。摩擦静电说认为: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不断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共鸣放大说认为:沙山群峰之间形成的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共鸣箱的共鸣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

月牙泉历史

东汉《辛氏三秦记》载:“山之阳有一泉,云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所记“沙井”即今日月牙泉。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敦煌遗书载:“鸣沙山中有井泉。沙至不掩……”;古诗中则云:“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云影幻游龙。”“银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面对如此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而在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凄凄月牙泉

“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内游鱼成群,水草丰盛。据传,鱼叫作“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作“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泉又被称为“药泉”。另有史诗般的传说:月牙泉是位美丽痴情的南国少女,带着南国的灵秀,不远万里来到北方的边塞大漠寻觅她深爱的情人,可她太累了,于是倒在浩瀚的大漠上,一躺就是千年,漫卷的黄沙牵绕着无尽梦幻。沙岭似长弓微弯,清泉如半月巧秀,这天地间最奇妙的结合正如南国少女相思的灵魄。

神奇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因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而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理现象,确为天下奇观。月牙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却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上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狂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月牙泉探秘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呈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鸣沙山山脊的另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力学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这种矛盾的共生共存状态。月牙泉常盈不枯、恒久生存,还由于泉底有逆断层储水构造。以前鸣沙山中还有几个储水小湖,但都和古河道的大部分一起被流沙埋没,唯月牙泉这片残留河湾地势较高,河流渗漏的地下水汇集于此,又受到周围特殊地形地势的保护,得以幸存。这片地下潜流一般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水量稳定。所以,月牙泉水面虽小,但由于底部水路畅通,仍涟漪片片。

古今月牙泉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这里有船舸和庙宇;泉南岸有一组古朴雅素、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至此,吟诗咏赋,挥毫泼墨者不乏其人。今天,为了使月牙泉恢复昔日大漠的奇观风采,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在月牙泉南畔恢复了古建筑群,主建筑有月泉阁、听雷轩以及以月泉阁为中心的东院和西院。东院以饮食、购物和文艺活动为主,西院以陈列展览鸣沙山、月牙泉的历史典故、碑文、记载、轶事传说、书画为主。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因此游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