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有哪几种表达形式(会计等式的注意事项)

会计等式可不只是一个“等式”而已,它还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财报的理论依据。
它包含了数学意义、经济意义和会计意义。
会计等式有两个表现形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公式)
2. 收入—费用=利润(动态公式)
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Henry老师需要重点解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何通俗易懂地快速理解这个等式?
假设Henry老师现在想出去创业开一家水果摊。Henry老师回去翻箱倒柜,只找到2万块。只好找银行贷款3万;Henry老师的老爸老妈“慷慨解囊”,资助1万块。就这样东拼西凑,凑够了6万块。
银行是Henry老师水果摊的“债权人”,对应公式中的“负债”;老爸老妈是Henry老师水果摊的“投资人”,对应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
这里便出现了最原始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该等式的左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拥有多少资产”,等式的右边则可以理解为“资产的来源”。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第二,这个等式能否调整位置呢?
像图片上这样书写是否正确?

这样是不可以的。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会计等式是具有经济意义的。因此,只能书写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在前面是指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可以优先行使求偿权。这白了就是需要先还了债权人的那部分债务之后,剩余的再分配给投资者。
对于“收入—费用=利润”,Henry老师想向大家解释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公式中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费用”是指“营业费用”,“利润”是指“营业利润”。
在不考虑利得与损失的情况下,在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是成立的。所以,该公式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