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定西市岷县是哪个省(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 岷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08:34:34    

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于1935年9月17日,进入到岷县境内;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于突破腊子口后,17日傍晚到达麻子川镇的旋窝村,18日翻越扁鹿羔儿梁后,下午到达绿叶村;20日离开,傍晚到达宕昌县的哈达铺镇(时属岷县),23日离开,经宕昌的八力乡后,又重新进入岷县境内;24日,经闾井镇、狼渡村后,进入到漳县。前后时间约为7天。在岷县,红军陕甘支队重要的革命活动,有在旋窝村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在回民地区不准吃猪肉、猪油等,深得回民的信任,大家烙馍宰羊招待红军,毛泽东还与村清真寺阿訇丁振邦座谈,临别互赠礼品,留下佳话;绿叶村完成部队整编前的准备工作;毛泽东酝酿《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的诗词等。

红二、四方面军在1936年8月进入岷县,休整了57天,期间,开展了二郎山战役、扩红建政(3000名岷县儿女参加红军、成立甘肃苏维埃政府和甘肃省工委)、筹粮筹款(筹集了400万斤粮食)、召开岷州会议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活动。

在岷县,红军长征留下的遗迹、遗址,有麻子川镇旋窝绿叶村的毛泽东旧居、县城的二郎山战斗遗址、十里镇的岷州会议遗址及纪念馆、清水镇的红军医院与红军大学等。

岷县,位于定西市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其历史文化灿烂悠久,产业特色鲜明。秦统一六国前建县制,是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发祥地之一,是秦长城西起首,洮岷花儿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洮砚加工制作技艺、巴当舞、青苗会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8%),当归种植系统被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当归、黑裘皮羊、蕨麻猪获国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黄芪蜂蜜之乡”称号。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自古是“茶马古道”重镇,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国道212纵贯南北,316横贯东西,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凤合高速途经县境。

我是沿省道210,翻越铁尺梁,进入岷县的。刚刚进入岷县,公路边有了专门的红军在岷县的几处著名纪念地公里数的标牌,而到了国道212占扎路口,同样也有这样的标牌,这是我重走长征路以来,见到的比较详细的路牌标识,让人一目了然。

从县城向西,沿洮河南岸的岷州西路,先到十里镇的岷州会议纪念馆参观。途中经过铁关门村,原本想顺路游览一下秦长城遗址的,来回都十分注意,但公路边只有“铁关门”村的路牌,没有长城遗址的标牌标识,有点遗憾。

岷州会议纪念馆、遗址、甘肃工委遗址等,都在十里镇三十里铺村街上,这里已经是3A景区。

纪念馆以“团结北上”为主题,分为“序厅”“北上抗日定方向”“红军联袂进甘肃”“西进北上苦争论”“建立革命根据地”“会宁胜利大会师”“红军精神代代传”“岷州大地展新姿”等部分,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岷县的革命历史,岷州会议的历史功绩,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的诞生之地。《回民地区守则》的颁布之地等历史事实。应该说,这个纪念馆,虽然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命名,实际上是“红军长征岷县纪念馆”。纪念馆旁有岷县的当归、蜂蜜、黄芪、红芪、人参果(蕨麻)、当归醋等特色农产品和洮砚工艺品出售,这也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红色纪念馆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我倒是建议所有红色纪念馆,在做好份内之事时,销售当地土特产,也是对红军所经过乡村的一种宣传和支持,还可以弥补纪念馆维护费用的不足。

岷州会议旧址,在纪念馆前面不远处。现存硬山顶两坡水堂屋5间,厢房3间。里面陈列着会议的布置及朱德的住室等。参观的游客不多,显得冷清。甘肃工委旧址在会议遗址后面的一条小巷里,大门紧闭,无法参观。

我来到了麻子川镇的旋窝村。这是达拉梁山下的一个小村,土地平旷,现在已建成万亩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其实,旋窝村虽然地处偏僻,但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种植当归等中药材800亩,二是栽种高原夏菜700亩,三是养殖牛羊等,增加了农民收入,贫困村逐步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同样使旋窝村散发着“红色”光芒,必将为乡村繁荣,增添活力。

村口塑起了“长征路上加油站”的红军像,塑起了“毛主席旧居”的指示牌;走进村里,只见道路平整,屋舍俨然,墙上画有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标语等;毛泽东旧居修复一新,里面按原样摆设,立有《回民地区守则》石碑,墙上有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的手写体;时值午后,村中少人,亦无游客,只旧居门前有三位老人,坐在石上聊天,问及种当归收入,回答尚可。一位四五岁的儿童,见我们参观旧居,进进出出陪着,还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问他晓不晓得毛主席,他回答晓得,十分可爱。

顺便游绿叶村。村里不知有啥事情,村民都集中在小道上,车辆通行艰难,只在村中转了一下离开。毛泽东旧居也没有找到。

我是从哈达铺镇,经八力进入闾井镇的。过八力乡后,海拔逐渐升高,这里已是山地草原了。进入岷县,则是山地,土呈黑褐色,栽种着小麦、燕麦、蚕豆等农作物。这一段一直到锁龙乡后进入武山境内,都没有红军长征的标牌标识,就连已经成为了4A景区的狼渡湿地草原(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处),也没有(看来只重视了西部的红军长征线路的标注)。

因为从闾井镇到漳县新寺镇没有公路可以通行,我只好从锁龙乡,进入武山县,再到新寺。狼渡草原过后,公路陡然下降,地貌也就由草原,向山地转变,原本没有树木,或树木很少的,变成了树木众多,有了森林。尤其是进入岷县的最边远的卧牛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槐花成片生长,正是繁花时节,满树挂花,花香袭人。

闾井镇位于岷县东部,平均海拔2600米,属高寒阴湿的气候,适宜小麦、蚕豆、燕麦、青稞、大豆、马铃薯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因此这里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近年来,随着当归的种植,狼渡草原旅游的开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我在想,红色旅游这一块,也应该重视,摸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并修复,建设红军长征步道、长征驿站、露营地,让红色旅游与现有的草原旅游、森林旅游相结合,丰富旅游项目,从而带动长征沿线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