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8月15日是什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老话“中秋做3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8 10:36:49    

导语:八月十五中秋节,老话“中秋做3事,家门进福气”,老传统不能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天是9月17日,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也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是与古代秋祀、祭月习俗有关。在古代,人们在秋分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月亮的活动,后来逐渐将祭月的时间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还有传说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相关。

按照国家放假安排,9 月 15 日至 17 日这三天放假调休。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秋节放假 3 天,但只有 9 月 17 日中秋节当天是法定假日,如果大家在这一天加班,企业需要支付 3 倍工资;而 9 月 15 日和 16 日这两天是调休,如果加班,企业可以支付 2 倍工资或是相应的补休。

八月十五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沿袭了数千年,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节日习俗:

祭月拜月:是对月神的礼敬或祷告,上古时期较为盛行,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人们会在露天地方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在现代社会,拜月习俗已基本消失,只在极少部分地方还有遗存。

赏月:唐宋时期赏月是主要习俗,文人墨客常借月抒情,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如今,虽然大部分市民的赏月情趣有所减退,但少数地方仍保留着中秋之夜的赏月、“走月”“跳月”“唱月”等习俗。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最初是作为祭品出现,后来逐渐成为节日主要食品。人们把月饼切成块,亲人们每人吃一份,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老人说:“中秋做3事,家门进福气”,具体指的是哪三件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蓝老人是怎么说的。

要洗漱沐浴

在古代,中秋节有祭月等与神灵相关的活动。古人认为,在进行祭祀等神圣仪式前,需要保持身体的洁净,洗漱沐浴后再进行祭月等活动是表达对月神等神灵的敬畏,希望通过自身的洁净来获得神灵的庇佑与福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平安。

中秋是团圆和吉祥的节日,人们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去除过去一段时间积累的晦气、不洁之物。沐浴被视为一种净化身心的方式,寓意着洗去旧日的烦恼、疾病等不好的东西,以全新的状态迎接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开启新的美好阶段。

洁净的身体往往象征着纯洁和美好的生活。通过洗漱沐浴,人们在节日氛围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如中秋的明月般圆满、纯净。

要喝桂花茶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中秋佳节本就是团圆、幸福的节日,饮用桂花茶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节日吉祥氛围的烘托。

其次,传说中月宫中有桂树,中秋是赏月的节日,桂花茶在这个时候饮用,仿佛将天上月宫的元素引入人间,在人们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与中秋明月相呼应的浪漫联想。

桂花具有独特而浓郁的香甜气味。在中秋团聚之时,泡上一杯桂花茶,满室飘香,这种芬芳的气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让人们在享受茶香的同时,心情也更加舒畅。而且,桂花茶口感香甜,茶味与桂花的香味相得益彰。在饱食月饼等节日食品后,饮用桂花茶可以起到清爽解腻的作用,让味蕾得到舒缓和享受。

再者,中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呼吸道不适等问题。桂花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润喉化痰、暖胃散寒等功效,有助于缓解秋季气候带来的身体不适,对健康有益。

要喝糜粥

中秋喝糜粥的习俗已经有数千年,《礼记·月令》上就曾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这是目前已知的与中秋节喝糜粥相关的较为明确的古籍理论记载。

仲秋八月,天气开始转凉,人体也需要适应季节的变化。糜粥易于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温和的滋养,对于老年人等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来说,是理想的食物,有助于保养身体、延缓衰老。

秋天在五行中对应金,五色对应白,而白米熬制的糜粥正符合秋季的五行属性。同时,八月为酉月,是禾谷成熟、太阴入位之时,在这个时候喝糜粥,顺应了天时和人体的自然规律。在收获的季节制作和食用糜粥,蕴含着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人们感恩土地的滋养、庄稼的生长,通过这一习俗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史记·天官书》记载“太阴之精上为月”,太阴的精华在天为月,在人身则与太阴脾土相应,而糜粥是最养脾土的食物。中秋之时,月圆精气盛,人体的气血也会受到影响,喝糜粥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和滋养的效果。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祈盼着丰收、幸福。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价值。